
謂被兵刃刺入。 北周 庾信 《周柱國大将軍纥幹弘神道碑》:“公入仕四十五年,身經一百六戰。通中陷刃,疾甚 曹參 ;刮骨傅藥,事同 關羽 。”
“陷刃”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析如下:
北周庾信《周柱國大将軍纥幹弘神道碑》中記載:“通中陷刃,疾甚曹參;刮骨傅藥,事同關羽。”
此處通過對比曆史人物(曹參、關羽)的典故,凸顯“陷刃”形容受重傷仍堅持戰鬥的英勇形象。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用例或詞源演變,可參考漢典或查字典等權威來源。
《陷刃》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指陷阱中的尖利工具,多指用來捕捉或殺傷敵人的刃具。在比喻上,它也可以表示陷害或者危險的局勢。
《陷刃》可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阝」和「刀」。
「阝」是指與城牆、山嶺、土堆等有關的部首,表示防禦、圍攏的意思。
「刀」是指與刀具、武器等有關的部首,通常用于表示刀和相關的事物。
《陷刃》總共有6個筆畫,其中「阝」部為1畫,「刀」部為5畫。
《陷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兵器使用和戰争技巧。人們用陷阱設置尖利的刃具來捕捉或殺傷敵人,以便戰勝敵軍。這個詞語也被廣泛地用于比喻,表示陷害他人或陷入危險的情況。
在繁體字中,《陷刃》的寫法為「陷刃」,與簡體字相同。
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漢字的演變過程中,隨着社會的發展,詞義逐漸統一,部分字形也發生了變化。
古時候《陷刃》的寫法為「陥刃」。字形的變化可能是由于字體書寫方式的不同,現代的寫法更加符合規範和規則,更易于辨認。
1. 戰場上布置了很多陷刃,敵軍因此受到重大傷亡。
2. 他用心機設置了一個陷刃,企圖陷害那個無辜的人。
組詞:陷阱、陷害
近義詞:陷坑、奸刃
反義詞:庇護、守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