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草堂體的意思、草堂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草堂體的解釋

明 甯王 朱權 所定樂府體十五家之一。 明 朱權 《太和正音譜·樂府體式》:“草堂體,志在泉石。” 姚華 《曲海一勺·骈史上》:“曲之傳遠而所著又夥者,或神遊於廣漠,或託志於泉石,或攄忠而訴志,或嘲譏而戲謔,厥有黃冠、草堂、楚江、騷人諸體,皆不得志於時者之所為。”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草堂體”是中國古代文學中與散曲相關的一種創作風格,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草堂體是元散曲的創作風格之一,由明代甯王朱權在《太和正音譜》中歸納的樂府體十五家之一。其核心特點是“志在泉石”,即通過作品表達對山水自然的向往和隱逸生活的追求,與“玉堂體”(歌功頌德之作)形成鮮明對比。

二、命名來源

“草堂”原指文士隱居的簡陋茅屋,象征清貧淡泊的生活狀态()。朱權以此命名,既呼應了隱逸主題,也體現了此類散曲多創作于遠離朝堂的民間環境。

三、内容與風格

  1. 題材:多描繪山林泉石、田園風光,抒發超脫世俗、安貧樂道的情懷。
  2. 語言:風格質樸自然,不事雕琢,與“玉堂體”的華麗莊重形成對比。
  3. 創作背景:作者多為不得志的文人士大夫,借散曲寄托對現實的不滿或對理想生活的向往。

四、相關對比


說明:草堂體的相關記載主要源自朱權的《太和正音譜》,現代研究可參考任二北《散曲概論》、隋樹森《元人散曲論叢》等文獻。需注意,盡管朱權是明代人,但他歸納的“十五體”實際是對元代散曲風格的總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草堂體》是一種書法字體風格,其意思是以草書風格書寫的堂堂正正的字體。它的部首拆分為「艹」和「堂」,部首「艹」表示草字頭,「堂」表示堂堂正正。這個詞來源于古人在書法創作中對草書的獨特理解和發展。相對于傳統的正楷字體,草堂體更加活潑、有生命力。 草堂體的筆畫豐富多樣,常常使用疾速旋轉的描摹筆法,給人一種行雲流水的感覺。草堂體的字體形态和筆劃結構能因特定書寫者而有所變化,因此沒有統一的規範。古代繁體字的寫法與現代簡化字不同,其筆畫更加複雜,并且有一種獨特的韻味。 以下是草堂體的一些例句: 1. 草堂體的字迹如行雲流水,較為獨特。 2. 他的草堂體字體具有個人風格,别具一格。 組詞:草書、楷書、行書、隸書、篆書等。 近義詞:行書、楷書等。 反義詞:隸書、篆書等。 總之,草堂體是一種以草書為基礎,形态堂堂正正的書法字體風格。它具有獨特的筆畫結構和個人風格,給人一種活潑有生命力的感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