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甘得的意思、甘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甘得的解釋

貪得。《史記·律書》:“咎生窮武之不知足,甘得之心不息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甘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甘願承受”或“情願獲得(常指本不願接受的事物)”。 它由“甘”和“得”兩個字組成,分别承載着特定的意義:

  1. “甘” (gān):

    • 本義指味道甜美,與“苦”相對。
    • 引申義為“情願”、“樂意”、“自願”。在這個詞中,“甘”主要取其引申義,表示一種主觀上的願意、接受的态度。正如《說文解字》所言:“甘,美也。從口含一。”其本義雖指味覺之美,但很早就引申出心理上的“樂意”、“情願”之意。
    • 參考來源:《說文解字》對“甘”的釋義。
  2. “得” (dé):

    • 本義指獲得、得到。
    • 引申義為“實現”、“達到”、“遭遇”。在“甘得”一詞中,“得”可以理解為“承受”、“遭遇” 或“獲得(某種境遇)”,常常指得到的是并非期望的、甚至是負面的東西。

“甘得”的合成意義:

将“甘”和“得”的含義結合起來,“甘得”表達的意思是:内心雖然可能不情願或不希望得到某種(通常是負面的)結果或境遇,但出于某種原因(如責任、無奈、認命等),主觀上接受并願意承受它。 它強調的是一種主動的、自願的接受态度,即使面對的是不如意之事。

文獻例證:

雖然“甘得”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不算極高,但在古典文獻和現代規範漢語中均有體現其核心含義。例如,在表達安貧樂道或承擔責任時,常可見類似用法。《禮記·檀弓下》中蘊含的“不食嗟來之食”精神,雖未直接使用“甘得”一詞,但其“甯願餓死也不受辱”的态度,與“甘得”所強調的“甘願承受(不利後果)”在精神内核上有相通之處,體現了主體對尊嚴的堅守和對不利境遇的主動選擇。

“甘得”一詞的精髓在于“甘願承受”。它描述了一種主體在面對(通常是)不如意的境遇、結果或責任時,所表現出的主動接納和自願承擔的心理狀态。理解這個詞的關鍵在于把握“甘”所蘊含的主觀情願 和“得”所指代的(常為消極的)獲得或承受 的結合。

網絡擴展解釋

“甘得”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1. 基本釋義
    “甘得”意為貪得,指對某種事物或利益的貪婪追求。該詞出自《史記·律書》中的記載:“咎生窮武之不知足,甘得之心不息也”,強調因不知足而引發的貪欲。

  2. 詞源與結構

    • “甘”在古漢語中本義為“甜美”或“自願”(如“甘願”),但在“甘得”中可能通過通假或引申,與“貪”相關聯。
    • 結合《史記》上下文,“甘得”可理解為“以貪為甘”,即對貪求行為的主觀認可。
  3.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貪求、貪婪。
    • 反義詞:知足、淡泊。
  4.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古文或學術讨論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例如描述曆史人物因貪欲導緻禍患時,可引用“甘得之心不息”作為例證。

“甘得”是帶有批判色彩的詞彙,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貶義内涵。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史記·律書》原文或權威古籍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哀詞便羽鄙邑長笛朝日饬躬出液刺目叢攢擔帶钿翠鬥辟遁居防慮反宗風鑑逢占忿競感觸肱膂海濤緩頰蝴蝶江潮轞轞簡心疾痼擠壓聚寇糠油老骨禮治忙活免绖眄飾密書莫愁湖仆射千峰萬壑搶行染溺三五月聖心獅子會熟紅說嘴說舌私遁送抱推襟泰呂天然氣跳落筒竹布脫腕窐衡挖空心思晚入五會下江兵狎慢相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