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知的意思、出知的詳細解釋
出知的解釋
出任知州、知事。 宋 方勺 《泊宅編》卷四:“ 彭汝礪 , 元祐 末自八座出知 江州 ,與婦翁 宋朝散 俱之官。” 宋 陸遊 《中丞蔣公墓志銘》:“考試畢,公方再抗章,詔遷禮部尚書,辭不拜,出知 婺州 。”《宋史·張雍傳》:“﹝ 張雍 ﹞充戶部使,出知 梓州 ,就命為 西川 轉運使。” 明 徐渭 《送通府王公序》之二:“﹝ 王公 ﹞出知 桂林 ,竟以違忤判 紹興 ,不數月而有 建寧 同知之命。”
詞語分解
- 出的解釋 出 (??齣) ū 從裡面到外面:出訪。初出茅廬。出籠。 往外拿,支付:出力。出錢。出謀畫策。入不敷出。 離開:出發。出軌。出嫁。 産生,生長:出産。出品。出人才。 發生:出事。 顯露:出現。出名。
- 知的解釋 知 ī 曉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覺(有感覺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溫故知新。知難而進。知情達理。 使知道:通知。知照。 學識,學問:知識,求知。無知。 主管:知縣(舊時的縣長)。知府。知州
網絡擴展解釋
“出知”是一個曆史官職用語,主要出現在宋代及之後的文獻中,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出知指官員出任知州或知事,屬于地方官職的任命形式。例如:
- 宋陸遊《中丞蔣公墓志銘》:“诏遷禮部尚書,辭不拜,出知婺州。”
- 《宋史·張雍傳》提到張雍“出知梓州,就命為西川轉運使”。
用法特點
- 語境範圍:多用于宋代官員調任地方州級行政長官的記載,如“出知江州”“出知揚州”等。
- 結構分析:
- 出:指離開中央朝廷或原有職位。
- 知:指擔任知州、知事等職,屬地方行政長官的統稱。
例句參考
- 楊孟瑛“弘治十六年出知杭州”。
- 明代徐渭《送通府王公序》提到官員“出知桂林”。
注意
部分網頁(如)将“出知”解釋為“洩露秘密”,但這一釋義與主流曆史文獻用法不符,可能是誤釋或混淆了其他詞彙。建議以權威古籍和典章類資料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二
《出知》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出知(chū zhī)是一個漢語詞組,意為“公開宣布、公之于衆”。是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出”和“知”。它用來表示把信息或知識公之于衆,告知大家。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這個詞組的部首是“出”和“知”,部首“出”表示“走出、離開”,部首“知”表示“知識、了解”。拆分後的筆畫為“出”(5畫)和“知”(8畫)。
來源:
這個詞組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指的是将某種信息或消息公之于衆,讓大家了解并知曉。
繁體:
《出知》這個詞組在繁體中書寫為「出知」。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中,這個詞組的書寫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明顯變化。
例句:
1. 領導決定明天要出知這個好消息給大家。
2. 拜托你出知一下明天的會議時間和地點。
組詞:
出現、出示、出版、知識、知道、了解
近義詞:
公開、宣布、通知、公之于衆
反義詞:
隱瞞、保密、不告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