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假道的意思、假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假道的解釋

[via;by way of] 經由;取道

詳細解釋

(1).借路。《左傳·僖公二年》:“ 晉 荀息 請以 屈 産之乘,與 垂棘 之璧,假道于 虞 以伐 虢 。” 杜預 注:“自 晉 適 虢 ,途出於 虞 ,故借道。”《南齊書·張欣泰傳》:“及虜引退,而洲上餘兵萬人,求輸五百匹馬假道, 慧景 欲斷路攻之。”《新五代史·雜傳·趙匡凝》:“ 李克用 遣人以書币假道于 匡凝 ,以聘于 楊行密 。”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二幕:“ 秦國 這次派遣使臣到 韓國 來的意思,一面是來報聘,一面是想假道。”

(2).猶言借助。《莊子·天運》:“古之至人,假道於仁,託宿於義,以遊逍遙之虛,食於苟簡之田,立於不貸之圃。” 朱光潛 《詩論》第六章:“詩是直接打動情感的,不應假道于理智。”

(3).寬容誘導。《荀子·王制》:“凡聽,威嚴猛厲而不好假道人,則下畏恐而不親,周閉而不竭。”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假道”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借路、經由

這是最常見的用法,指通過他人的領土或路徑達到目的,常用于曆史或軍事場景。例如《左傳》中記載的“假道伐虢”典故:晉國向虞國借路攻打虢國,滅虢後回師途中又滅了虞國(、)。這種策略後來被概括為“三十六計”之一,強調借道為名、實圖兼并()。

二、引申含義:借助、通過某種方法

在哲學或文學語境中,“假道”可表示借助某種理念或途徑。例如《莊子·天運》提到“假道于仁,托宿于義”,指通過仁義之道實現逍遙境界(、)。現代用法中也可指間接借助工具或方法,如朱光潛《詩論》中“不應假道于理智”即強調情感表達的直接性()。

三、特殊用法:寬容誘導

較少見,出自《荀子·王制》:“威嚴猛厲而不好假道人”,指以寬容态度引導他人(、)。

四、現代語境與翻譯

在當代漢語中,“假道”多保留“借路”本義,英語可譯為“by way of”或“via”()。例如“假道香港前往歐洲”即取道香港中轉。

注意:部分非權威來源提到“通過不正當手段達成目的”,但此解釋未見于經典文獻或權威詞典,可能為特定語境下的引申理解,需謹慎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假道

假道(jiǎ dào)是一個漢語詞彙,由“假”和“道”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假”字由“亻”(人字旁)和“叚”(去掉一橫)組成,部首為亻,總筆畫為9。而“道”字由“辶”(辶字旁)和“首”組成,部首為辶,總筆畫為12。

來源和繁體

“假道”這個詞來源于《莊子·秋水》:“人生七十如此者何傅之有!假道而歸者天鈞也。”它的繁體字為「假道」。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文字記載,古時候的“假道”寫作“䠲道”,沒有現代的“亻”和“辶”部分,而是以全字形的「䠲」代替了現代的「假」。

例句

1. 他不願意走假道,而選擇了一條自己開拓的新道路。

2. 有人會以假道仙的名義行騙。

組詞

假冒、假貨、假裝、假如、假日。

近義詞

冒充、僞裝、佯裝、仿冒。

反義詞

真實、真相、真實、正道。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