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公報的意思、公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公報的解釋

[official report;bulletin] 簡明或提煉的公告或通知,其内容多為人們十分關注的問題,并由權威部門所發布

新聞公報

詳細解釋

(1).國家、政府、政黨、團體或其領導人所發表的關于重大事件或會議經過和決議等的正式報道。也有以會議的名義發表的公報。

(2).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政府、政黨、團體的代表在會談中或會談後共同發表的關于會談進展、經過、或就某些問題達成協議的正式文件,稱為“公報”、“聯合公報”或“新聞公報”。有時其中包含有關于會談國家間相互權利和義務的協議,具有條約的性質。

(3).由一國政府編印的專門登載法律、法令、決議、命令、條約、協定或其他官方文件的刊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公報是黨政機關、人民團體或國際組織公開發布重大事件、重要決定或會議成果的正式公文,具有權威性和公開性。以下從定義、特點、用途、類型及結構等方面詳細解釋:

一、定義

公報是由國家、政府、政黨、團體或其領導人發布的正式文件,用于通報國内外重大事件、會議決議、外交成果或統計數據等。例如,《中國共産黨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公報》或《中俄聯合公報》均屬此類。

二、核心特點

  1. 權威性:由高級别機關發布(如黨中央、國務院),内容涉及重大決策或事件。
  2. 公開性:面向社會廣泛傳播,無特定主送對象,常通過新聞媒體發布。
  3. 新聞性:内容時效性強,如科研成果公布、經濟數據發布等。
  4. 客觀性:基于事實陳述,避免主觀評價。

三、主要用途

  1. 通報重要會議成果:如黨的全會公報,傳達會議精神與決議。
  2. 發布重大事件:如自然災害通報、科技突破等。
  3. 外交事務聲明:記錄國際會談成果,如聯合公報。
  4. 公開統計數據:如國民經濟統計公報。
  5. 科研成果公示:推動學術交流與科技進步。

四、常見類型

  1. 會議公報:如《十九屆六中全會公報》。
  2. 聯合公報:記錄多國達成的協議,如《中美聯合公報》。
  3. 新聞公報:以新聞報道形式發布重大事件。
  4. 統計公報:如《中國人口普查公報》。

五、結構與寫作

公報通常包含三部分:

  1. 标題:直接标明“公報”或“聯合公報”,或結合會議名稱(如《XX會議公報》)。
  2. 正文:分條陳述事件經過、決議内容或數據結果,語言簡潔客觀。
  3. 尾部:署發布機關名稱及成文日期。

示例:
《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标題下,正文分“經濟總量”“人口數據”“對外貿易”等闆塊,結尾标注“國家統計局,2024年2月28日”。

如需進一步了解公報的具體案例或寫作規範,可參考政府官網或權威公文寫作指南。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公報》的意思

《公報》是一種由政府或組織發行的正式文件,用于向公衆發布消息、通知、聲明、報告等。它是政府與民衆、組織與社會之間傳遞信息、溝通聯繫的重要媒介。

《公報》的部首和筆畫數

《公報》的部首是“八”字旁,它的本字是“共”,由“八”字和“八”字相疊構成。

《公報》的總筆畫數為19畫。

《公報》的來源

《公報》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最早用于明清時期的官方公告或發表重要決策的宣言。

《公報》的繁體寫法

《公報》的繁體寫法是「公報」,在一些繁體字書寫的地區仍在使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今天相比有所不同,但《公報》一詞中的“公”字和“報”字的基本形态并未大變。文獻記載中,明代《辭源》将“公”字寫作“㝠”,清代《字海》将“公”字寫作“攻”、将“報”字寫作“報”。這些是古時候漢字寫法中的變體。

《公報》的例句

1. 政府周三發表了一份重要的《公報》,向公衆宣布了新的稅收政策。

2. 市民可以通過查閱政府的《公報》了解最新的城市規劃。

《公報》的組詞

1. 公告:用于向公衆宣布、通知事項的文件。

2. 報告:對某一事件、事物發展情況等進行詳細陳述的正式文件。

3. 公示:公開展示、告知特定信息。

《公報》的近義詞

1. 通知:用于向特定對象傳達信息、消息的正式文件。

2. 告示:貼在公共場所用來公開通知、宣布事項的文字或圖文文件。

《公報》的反義詞

1. 隱秘:指不公開、不為衆人所知的。

2. 保密:指對特定信息進行嚴格限制并阻止洩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