隄堰的意思、隄堰的詳細解釋
隄堰的解釋
堤壩。《續資治通鑒·元泰定帝泰定二年》:“ 鹹平府 清河 、 滱河 合流,失故道,壞隄堰,敕 蒙古 軍千人及民丁修之。”
詞語分解
- 隄的解釋 隄 ī 同“堤”。 筆畫數:; 部首:阝; 筆順編號:
- 堰的解釋 堰 à 擋水的堤壩:堤堰。堰塘。都江堰(在中國四川省,是聞名中外的古代水利工程,已有兩千多年的曆史)。 筆畫數:; 部首:土;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隄堰”是“堤堰”的異體寫法,兩者含義相同,均指用于擋水或調節水位的土木工程設施。以下是詳細解釋:
-
基本詞義
“隄堰”由“隄”(同“堤”)和“堰”組成:
- 隄(堤):沿河、湖、海修建的防水構築物,多用土石築成,如河堤、海堤。
- 堰:較低矮的擋水建築,用于擡高上遊水位,便于灌溉、航運或蓄水。
-
功能與用途
隄堰主要用于:
- 防洪:阻擋洪水侵襲周邊區域(如《南史》記載的襄陽堤堰);
- 灌溉與蓄水:通過擡高水位實現農田灌溉(如元代鹹平府修隄堰的案例);
- 穩定河道:防止水流沖刷破壞原有河道(見《舊五代史》洛河堤堰記載)。
-
曆史文獻用例
- 《續資治通鑒》提到元代鹹平府因河流改道導緻隄堰損毀,需軍民合力修複;
- 現代作家沙汀在《替身》中描寫了堤堰洩水如瀑布的場景,體現其實際應用。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水利工程或相關術語,可查閱《中國水利史》等專業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隄堰》這個詞是指古代用來攔截河水或水流的水壩或堤防。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隹表示難、隊,右邊的土表示土地、地面。總共有11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隸書《廣韻》記載的是用隹旁加上土旁的形狀來表示。
《隄堰》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明顯差異。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隨着演變和發展,漢字的寫法也有所不同。關于《隄堰》這個詞,在古代用篆體或隸書寫法時,隸書《廣韻》中的記載表明,它是用隹旁和土旁的形狀來表示,形狀相對簡單。
一些例句中使用了《隄堰》這個詞:
1. 修築隄堰是為了防止河水泛濫。
組詞中可以使用《隄堰》一詞,比如隄堰工程、隄堰水利等。
相似意義上的詞還有堤壩、堤岸,作為堵住河水或水流的建築物,它們與《隄堰》概念上比較接近。
反義詞則可能是河流或水流等,因為它們與《隄堰》相對立,代表着水流通暢的狀态。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