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考察人民的心志。《呂氏春秋·下賢》:“夫相萬乘之國而能遺之,謀志論行,而以心與人相索,其唯 子産 乎?” 陳奇猷 校釋:“此文‘謀志論行……’謂 子産 謀知人之志,論辨人之行。”
“謀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謀志”指考察人民的心志,強調通過了解民衆的志向、意願來治理或決策。這一解釋在多個權威來源中均有提及。
多用于描述古代治國或識人策略,如子産通過“謀志”了解民心,輔助國家治理。現代語境中,可引申為分析群體意願以制定策略。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呂氏春秋》原文或漢典等古籍工具書。
謀志(móu zhì)是一個漢字詞語,由謀和志兩個字組成。
謀的部首是言,總筆畫數為12;志的部首是心,總筆畫數為7。
《謀志》一詞起源于《左傳·宣公十年》:“士有謀而無膽者,可以補志矣。膽有志而無謀者,可以猜志矣。”該詞意指謀劃和志向。
《謀志》的繁體寫法為「謀志」。
在古代漢字書法中,「謀志」的字形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整體結構基本保持一緻。
1. 他對未來充滿了謀志,決心要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2. 這個項目需要我們共同謀劃,樹立遠大的志向。
謀劃、謀求、志向、志向遠大、志氣高昂
謀略、志向、抱負、雄心、心願:
無志、迷茫、無目标、失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