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鑒;洞察。 晉 葛洪 《抱樸子·嘉遁》:“蓋徹鑒所為寒心,匠人之所眩惑矣。”《文選·潘嶽<射雉賦>》:“衷料戾以徹鑒,表厭躡以密緻。” 李善 注:“料戾,小而徹也;厭躡,重而密也。翳外觀密緻,與草木無别,内視洞徹,多所覩見也。”
“徹鑒”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chè jiàn,其含義及用法如下:
指明鑒、洞察,強調對事物本質的透徹理解和深刻觀察。例如《抱樸子·嘉遁》中提到:“蓋徹鑒所為寒心,匠人之所眩惑矣”,即通過深入洞察揭示真相。
部分資料(如)将其解釋為成語,引申為“徹底鑒定、審查”,強調全面分析以得出結論。但需注意,此用法可能為現代引申,古典文獻中更側重“洞察”本義。
該詞屬于較生僻的書面語,日常使用較少,更多出現在古典文學或學術讨論中。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抱樸子》《文選》等古籍原文。
《徹鑒》是一個包含兩個漢字的詞語,由“徹”和“鑒”組成。
1. 徹的部首為彳,筆畫數為8畫。
2. 鑒的部首為金,筆畫數為11畫。
《徹鑒》這個詞語來源于古代,它是漢語中的一個成語,用來形容能夠深入了解、分析和識别事物的能力。
在繁體字中,《徹鑒》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徹的古時候寫法為彳從月,鑒的古時候寫法為金從臣而從 、支攝,承職之文的源。
以下是一些包含《徹鑒》的例句:
1. 他對這個問題的徹鑒使他能夠做出明智的決策。
2. 我們應該對曆史事件進行徹鑒,避免重蹈覆轍。
3. 徹鑒一件事情的背後,可以明白其中的真相。
一些相關的詞語組合包括:
1. 徹底(chèdǐ):完全徹底的意思。
2. 鑒别(jiànbié):識别或判斷事物的真僞、好壞等。
3. 深鑒(shēnjiàn):深入研究、剖析并從中獲得啟示。
一些與《徹鑒》相近義的詞語有:
真知灼見、洞悉一切、透徹明晰。
一些與《徹鑒》相反義的詞語有:
淺見、不明不白、愚昧無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