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露的意思、漏露的詳細解釋
漏露的解釋
洩露。《後漢書·蔡邕傳》:“章奏,帝覽而歎息,因起更衣, 曹節 於後竊視之,悉宣語左右,事遂漏露。” 唐 元稹 《沉傳師授中書舍人制》:“而又煥有文章,發為辭誥,使吾禁中無漏露之患。” 宋 王禹偁 《宣徽南院使郭公墓志銘》:“禁中之言,未嘗漏露。”
詞語分解
- 漏的解釋 漏 ò 物體由孔或縫透過:壺裡的水漏光了。漏風。滲漏。漏洩(a.水、光等流出或透出;b.洩露)。漏電(跑電)。 洩露:走漏消息。漏底(洩露内情)。透漏。 脫逃或無意放過:疏漏。遺漏。挂一漏萬。漏網之魚
- 露的解釋 露 ù 靠近地面的水蒸氣,夜間遇冷凝結成的小水球:露水。白露。寒露。朝(乷 )露。甘露。 在室外,無遮蓋:露天。露宿。露營。 加入藥料或果子汁制成的飲料或藥劑:露酒。枇杷露。 滋潤:覆露萬民。 表現,
網絡擴展解釋
“漏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洩露,尤其指秘密或信息的無意或有意暴露。以下是綜合搜索結果的具體解釋:
1.基本釋義
- 讀音:
拼音為lòu lù(注意“漏”在此處不讀輕聲)。
- 詞性:動詞。
- 含義:指将本應保密的内容或信息外洩,例如機密、計劃、隱私等被他人知曉。
2.曆史文獻溯源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已有用例,強調隱秘信息的意外或故意暴露:
- 《後漢書·蔡邕傳》提到章奏内容被“漏露”,導緻機密擴散。
- 唐代元稹在制書中用“禁中無漏露之患”,指宮廷内部信息需嚴格保密。
3.使用場景
- 古代語境:多用于描述朝廷機密、文書内容的外洩。
- 現代延伸:可泛指引發言論、計劃等不慎暴露,如“說漏了嘴”“文件漏露”。
4.相關辨析
- 與“漏洞”區别:部分搜索結果(如)提到“漏洞百出”,但該成語強調事物本身的缺陷,與“漏露”的主動洩露行為無關。
- 與“透露”對比:語義相近,但“漏露”更偏向意外或負面含義,“透露”可中性或正面(如透露消息)。
5.補充說明
- 現代使用中,“漏露”一詞較為書面化,口語中更常用“洩露”或“走漏”。
- 需注意語境,例如“漏雨”“漏光”等短語中的“漏”讀lòu,但含義與液體、光線相關,與信息洩露無關。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籍原文(如《後漢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漏露》的意思
《漏露》是一個動詞,意思是洩露、透出、洩露等。指的是某種信息、秘密、消息等被意外或故意地公開或傳播出去。
拆分部首和筆畫
《漏露》的部首是水(氵)和口,共有14個筆畫。
來源
《漏露》一詞源于漢語,屬于原創詞彙。
繁體
《漏露》的繁體字為「漏露」,拆分部首及筆畫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漏露》在古代的寫法為「漏溜」,使用了“溜”字作為後半部分的寫法。
例句
1. 他不小心漏露了公司的秘密。
2. 消息一經漏露,立即引起了廣泛的讨論。
3. 那個詐騙犯的************被警方漏露出來。
組詞
1. 漏洞:指某個系統或計劃中存在的缺陷或弱點。
2. 滲漏:指液體或氣體通過細小孔隙或漏洞逐漸滲出。
3. 洩露:指秘密、機密等被故意或無意地洩露出去。
近義詞與反義詞
近義詞:洩露、洩漏、傳播。
反義詞:保密、封閉、隱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