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兼材的意思、兼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兼材的解釋

亦作“ 兼才 ”。兼具各種才能。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接識》:“故兼材之人,與國體同。欲觀其一隅,則終朝足以識之;将究其詳,則三日而後足。”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事部三》:“ 新建 抗疏定亂,信文武之兼材。” 清 王晫 《今世說·術解》:“ 方 名 其義 , 江 南 桐城 人,天才橫溢,不讓其兄。力矯健,能騰身屋上,履如平地。時推為兼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兼材(jiān cái)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詞彙,特指兼具多種才能或德行的卓越人才。以下從權威詞典與古籍角度解析其含義:


一、核心釋義

兼材指德才兼備、能力全面之人,強調個體在道德修養與實用技能上的雙重完善。

《漢語大詞典》定義:“兼備衆才的人”,突出其綜合性與稀缺性。如《人物志·英雄》雲:“兼材之人,以德為目”,即此類人才以德行為根基統領衆才。


二、詞源與古籍依據

  1. 構詞解析

    • 兼:《說文解字》釋為“并也”,象手持兩禾,引申為同時具備;
    • 材:段玉裁注《說文》“材,木梃也”,後指資質、能力。

      二字組合凸顯“聚合多元才能”之意。

  2. 經典用例

    三國劉邵《人物志·流業》:“兼材之人,以德為目,以才為理”,強調德行統帥才能的層次結構。宋代葉適《法度總論》亦以“兼材”喻指能統籌全局的治國能臣。


三、與“偏材”的對比

古代人才學常将“兼材”與“偏材”(僅擅單一領域者)對舉:

《人物志·九徵》:“偏材之性,不可移轉矣;兼材之人,則無往不宜。”

意指兼材者適應力強,而偏材受限于特定領域。


四、現代應用延伸

當代語境中,“兼材”可引申為:


五、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清代考據學經典)
  3. 《人物志》(劉邵,中國古代首部人才學專著)
  4. 漢典(www.zdic.net)單字溯源
  5. 國學大師(www.guoxuedashi.com)古籍數據庫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以權威出版物及專業數據庫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兼材”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一個人具備多種才能,能夠同時兼顧不同領域的才幹。該詞由“兼”(兼顧、同時具備)和“材”(才能、資質)組合而成,強調綜合能力的全面性。

  2. 字詞解析與曆史淵源

    • 字義:“兼”意為同時涉及多方面,“材”指才能或資質。合起來形容人的才能不局限于單一領域。
    • 文獻記載:最早見于三國時期劉劭的《人物志·接識》:“故兼材之人,與國體同。欲觀其一隅,則終朝足以識之;将究其詳,則三日而後足。”此處強調兼材之人的全面性與複雜性。
  3. 用法與實例

    • 常見于古代文獻,如明代謝肇淛《五雜俎》中稱贊王守仁“信文武之兼材”,清代王晫《今世說》描述方名其義為“時推為兼才”。
    • 近義詞包括“多才多藝”“文武雙全”,反義詞如“偏才”。
  4. 注意

    • 也寫作“兼才”,兩者含義相同,屬異形詞(見、8、9)。
    • 現代使用較少,多用于評價曆史人物或文學語境。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人物志》原文或相關曆史人物評述。

别人正在浏覽...

白石飛仙榜信豹奴避放冰臉不惜代價彩局暢利冁衮誠烈擋頭裯衽蹀跇伐柯飜然泛越風漣符號邏輯賦丈給據桂阙菇蘆猓猓海日阖廬鴻毛弘裕虎節甲日甲役虀粉趌趌金祗撈摝連廂臨江仙龍騰豹變邏廠馬力茅茨不翦敉平偏轉灑繡善風賞際省不的神宗湜湜瑣尾俗說蘇張庭唐同奬鼃音閏位聞所未聞毋多蕪根銜霜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