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兼才 ”。兼具各種才能。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接識》:“故兼材之人,與國體同。欲觀其一隅,則終朝足以識之;将究其詳,則三日而後足。”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事部三》:“ 新建 抗疏定亂,信文武之兼材。” 清 王晫 《今世說·術解》:“ 方 名 其義 , 江 南 桐城 人,天才橫溢,不讓其兄。力矯健,能騰身屋上,履如平地。時推為兼才。”
“兼材”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一個人具備多種才能,能夠同時兼顧不同領域的才幹。該詞由“兼”(兼顧、同時具備)和“材”(才能、資質)組合而成,強調綜合能力的全面性。
字詞解析與曆史淵源
用法與實例
注意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人物志》原文或相關曆史人物評述。
《兼材》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兼具才幹和素養。表示一個人具備多種能力和素質。
《兼材》的拆分為「八 + 十 + 木 + 條」。
拆分後的部首為「木」,筆畫總數為13畫。
《兼材》一詞最早出現在《論語》中,其中的一句話是:“君子有九思兮,何以兼之?以其終日思也。”意為君子有九種思考,如何能夠兼顧呢?依靠的是每天的不斷思考。
《兼材》的繁體字為「兼材」,沒有發生變化。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根據字形演變,古代漢字寫作「兼材」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1. 他憑借自己的兼材能力在職場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2. 這位學生是個兼材之才,既擅長文學又精通科學。
3. 兼材是成功的基礎,擁有多方面的素質能使人更加全面發展。
1. 兼顧:兼具照顧、照料兩者。
2. 材料:指制作、加工或使用之用。
3. 兼容:指兩者共存、相容并生。
4. 多材多藝:形容人學識廣泛,各方面都很出色。
1. 多才多藝:形容人才華出衆,有多方面的技能和知識。
2. 各有專長:指每個人各有擅長的領域。
3. 全面發展:指在各個方面都有進步和提升。
1. 單一:隻具備一種能力或素質。
2. 狹隘:缺乏多樣的能力或素質。
3. 片面:隻看到一個方面,缺乏全面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