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委托 ”。1.将自己的事務囑托他人代為處理。《北齊書·武成帝紀》:“ 孝昭 幸 晉陽 ,帝以懿親居守 鄴 ,政事鹹見委託。” 唐 可止 《雪十二韻》:“道路依憑馬,朝昏委託雞。”《舊五代史·晉書·少帝紀贊》:“奢淫自縱,謂有 泰山 之安;委託非人,坐受 平陽 之辱。” 周而複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 梅佐賢 受了 徐義德 的委托,特地選擇了鬧市中這個幽靜的所在來和他商議。”
(2).交結,結納。《北齊書·賀拔允傳》:“ 魏武帝 之猜忌 高祖 也,以 允 弟 嶽 深相委託,潛使來往。”
(3).猶依托,依靠。《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箱下韞藏百寳,不下萬金。将潤色郎君之裝,歸見父母,或憐妾有心,收佐中饋,得終委託,生死無憾。”
“委讬”是“委托”的異體寫法,讀音為wěi tuō,主要包含以下含義:
委托他人處理事務
核心含義是将自己的事務托付他人代為處理。例如《北齊書·武成帝紀》記載:“政事鹹見委託”,指政務全權托付他人;唐代可止的詩句“朝昏委託雞”則用雞鳴報曉的意象,暗喻日常事務的依托。
交結、結納
引申為通過托付建立關系或結盟。如《北齊書·賀拔允傳》提到“深相委託”,描述通過委托行為達成政治結納。
依托、依靠
強調對他人的依賴或信任。明代《警世通言》中杜十娘“得終委託,生死無憾”,即表達将終身幸福完全托付對方的含義。
現代使用建議:當前規範寫法為“委托”,“委讬”多見于古籍或特定語境。若需引用古文或研究曆史文獻時需注意字形差異,日常使用建議采用“委托”。
委讬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把任命權、授權等委托給别人,讓其代辦或代表的意思。
委讬的部首是女(女性)與言(讬的專用字義),它由12畫組成。
委讬的來源比較明确,來源于古代漢字。它的定義最早出自《史記·孟子草書傳》:“《事君形》曰:‘禮儀以族為宗,以宗為君,以君為父,以父為父。委讬以境内為君,以君代父守宗廟,父為先矣。’”
委讬的繁體寫法是委託。
委讬在古代有若幹種寫法,如典型的篆書寫法,它的形狀會更加簡練并且沒有經過簡化,字形較為複雜。
他将自己的事務委讬給了一位律師。
委讬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委托(将任務委托給他人)、讬諾(表示承諾)、自委讬(自己把責任交給他人)等。
委托、授權、交代。
親自、自己動手、自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