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貪慾無藝 ”。
“貪賄無藝”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tān huì wú yì,其核心含義指貪求財物沒有限度,多用于形容統治階級或個人的貪婪無度行為。以下是詳細解析:
出自《國語·晉語八》:“及桓子,驕泰奢侈,貪欲無藝。” 原指春秋時期晉國貴族桓子因貪婪奢侈而招緻災禍,後演變為批判統治階層剝削民財的典型用語。現代語境中,毛澤東在《向國民黨的十點要求》中引用此成語,抨擊國民黨腐敗現象。
部分非權威解釋(如)誤将“無藝”理解為“沒有才能”,但根據權威典籍,“藝”在此處應解作“限度”,強調貪腐行為的無度性,而非指個人能力缺失。
若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演變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國語》原文及毛澤東相關著作(來源:、6)。
《貪賄無藝》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那些隻擅長貪污受賄,沒有任何其他有益的才能或技藝的人。
《貪賄無藝》的拆分部首為:
貪:貝部
賄:貝部
無:無部
藝:艮部
《貪賄無藝》的總筆畫數為24畫。
《貪賄無藝》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韓愈的《韓詩外傳》中,他用這個詞形容那些隻懂得貪污受賄卻沒有真正才能的官員。
《貪賄無藝》的繁體字為「貪賄無藝」。
在古代,「貪賄無藝」這個成語的漢字寫法略有不同,其中「貪」的舊字形為「貪」,「賄」的舊字形為「賄」。
1. 他隻會貪污受賄,沒有任何其他的技藝,真是個典型的《貪賄無藝》。
2. 這位官員雖然才華出衆,但壞事做盡,也算是個《貪賄無藝》了。
組詞:貪污、受賄、技藝
近義詞:貪贓枉法、貪官污吏
反義詞:廉潔奉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