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隄堰的意思、隄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隄堰的解释

堤坝。《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二年》:“ 咸平府 清河 、 滱河 合流,失故道,坏隄堰,敕 蒙古 军千人及民丁修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隄堰(dī yàn)是汉语中表示水利工程设施的复合词,由“隄”和“堰”组合而成。根据权威词典及文献记载,其释义可分为以下层次:

  1. 基本释义

    “隄”指沿江河修筑的挡水建筑,《汉语大词典》注为“以土石筑成的防水高岸”;“堰”指较低的拦水坝,《辞海》解释为“截河蓄水或分流的水工建筑物”。两者合称“隄堰”,特指兼具挡水与分洪功能的综合水利设施。

  2. 结构与功能

    《中国水利史》记载,古代隄堰多采用“夯土为基,砌石固边”的构造(如都江堰),通过主体堤防与堰口配合,实现“旱时蓄水,涝时泄洪”的调节作用。

  3. 历史语用

    《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指出,“隄”在先秦文献中已用于防洪工程记录(如《左传》),而“堰”至汉代广泛使用,组合词“隄堰”最早见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对淮河流域水利的描述。

  4. 文化引申

    《水经注·沔水》以“隄堰栉比”形容水利设施密集分布,后世文学作品中常借隄堰象征人力改造自然的智慧,如清代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强调其“民生所系”的社会意义。

网络扩展解释

“隄堰”是“堤堰”的异体写法,两者含义相同,均指用于挡水或调节水位的土木工程设施。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词义
    “隄堰”由“隄”(同“堤”)和“堰”组成:

    • 隄(堤):沿河、湖、海修建的防水构筑物,多用土石筑成,如河堤、海堤。
    • 堰:较低矮的挡水建筑,用于抬高上游水位,便于灌溉、航运或蓄水。
  2. 功能与用途
    隄堰主要用于:

    • 防洪:阻挡洪水侵袭周边区域(如《南史》记载的襄阳堤堰);
    • 灌溉与蓄水:通过抬高水位实现农田灌溉(如元代咸平府修隄堰的案例);
    • 稳定河道:防止水流冲刷破坏原有河道(见《旧五代史》洛河堤堰记载)。
  3. 历史文献用例

    • 《续资治通鉴》提到元代咸平府因河流改道导致隄堰损毁,需军民合力修复;
    • 现代作家沙汀在《替身》中描写了堤堰泄水如瀑布的场景,体现其实际应用。

提示: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水利工程或相关术语,可查阅《中国水利史》等专业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色霸桥卑庸逼供波斯枣裁禁惨悸忡怅存亡续絶大放悲声旦晚倒垂调炼躲闪法教風靡雲涌覆亡无日甘足割刈广宴过摩和难和壹花乳石监德勦絶羁单罽锦季考敬亭山九嫔蹶角空姐枯迳愣头儿青流水不腐貌象梅花驿米狂末杀宁晷尼止配伍撽遂欺犯青蓝冰水亲辱七擒孟获权荣山东省舍园誓同生死赎愆蹄趹湾酸玩治像铭小亟枭令邪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