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進言;進獻意見。《逸周書·皇門》:“獻言在于王所。” 宋 趙普 《雍熙三年請班師疏》:“方冒寵以守藩,獨獻言而阻衆。”
(2).指所進獻的意見。 晉 葛洪 《抱樸子·吳失》:“目力疲於綺粲而不以覽庶事之得失;耳聰盡於淫音而不以證獻言之邪正。”
“獻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動詞用法
指進言或提出建議,即向上級、尊長或集體表達意見。例如:
名詞用法
指所提出的意見或建議本身。例如:
主要依據《逸周書》、宋代趙普及晉代葛洪的文獻記載(、6、7),結合現代用法綜合釋義。低權威性來源(如)提到的“獻計獻策”雖相關,但更側重策略性建議,與“獻言”略有差異。
獻言是一個漢語詞彙,常用于表示向某人或某機構提出建議或意見。該詞的拆分部首為犬和言,共有12個筆畫。
《獻言》一詞的來源較為明确,最早可追溯到古代《尚書》中“君子獻言”一詞的使用。在古代社會,君主經常會向賢臣、朝臣征求意見,稱之為“獻言”。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一詞彙逐漸普及,成為一種常用的表達方式。
在繁體字中,獻言的寫法為「獻言」。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獻言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具體來說,犬部的“犬”字會更為形象化地呈現出一隻犬類動物的形狀,同時也可以更加清晰地區分犬部和其它類似部首的字。
1. 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們需要聽取各方面的獻言,以便做出正确的決策。
2. 他向公司的領導獻言,提出了優化生産流程的建議。
3. 很多公民通過電子郵件向政府獻言,表達了對環保問題的擔憂。
獻言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成為新的詞組,例如:
1. 獻言建議
2. 積極獻言
3. 面對面獻言
獻言的近義詞包括:建言、出謀、指點等。
獻言的反義詞為:閉口、不言、沉默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