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萍蹤的意思、萍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萍蹤的解釋

[tracks of a wanderer] 形容行蹤不定,像浮萍般四處漂浮

恨匆匆,萍蹤浪影,風剪了玉芙蓉。——《牡丹亭·鬧殇》

詳細解釋

見“ 萍蹤 ”。


亦作“ 萍蹤 ”。浮萍的蹤迹。常比喻行蹤飄泊無定。 元 薩都剌 《秋日池上》詩:“飄風亂萍蹤,落葉散魚影。” 元 方回 《寄呈呂道山于八桂》詩:“但願歲時一相見,萍蹤從昔慣漂萍。” 明 何景明 《除夕劉戶部宅》詩:“江湖有歧路,漂轉歎萍蹤。” 清 李漁 《憐香伴·神引》:“萍蹤偶寄梵王邊,莫道無緣卻有緣。” ********* 《萍蹤憶語》一:“現在‘萍蹤’略定,很想就記憶所及,記些‘憶語’出來,陸續在本刊上發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萍蹤”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píng zōng,由“萍”(浮萍)和“蹤”(蹤迹)組成,字面意為“浮萍的蹤迹”。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比喻人的行蹤漂泊不定,如同浮萍隨水漂流般居無定所。例如:“萍蹤浪迹”形容四處漂泊的生活狀态。

2.來源與用法

3.近義詞與反義詞

4.擴展語境

常見于古典文學或抒情表達中,強調人生的漂泊感或對自由生活的向往。例如:“江湖有歧路,漂轉歎萍蹤。”(明·何景明)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文獻中的具體用法,可參考權威詞典或古典文學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萍蹤

萍蹤(píng zōng)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艹”是草字頭部首,表示與植物有關;“足”則是腳字旁部首,表示與腳有關。

按照筆畫順序拆分,萍蹤由13個筆畫組成。其中,“艹”部由4個筆畫構成,即1橫+3撇;“足”部由9個筆畫組成,即2橫+3豎+2撇+1捺。

“萍蹤”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在《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中有“一萍蹤,莫知其蹤”之句。這句話表達了人間紛繁複雜的事物,像漂浮的萍葉一樣難以捉摸。因此,“萍蹤”逐漸演變為形容人或事物輕盈搖曳、不固定的狀态。

在繁體字中,萍蹤的寫法為「萍蹤」。其中,“蹤”是繁體字中“蹤”的寫法。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而“萍蹤”這個詞的古代寫法是「萍蹤」,其中,“萍”字的古代寫法是「萍」,形狀與現代寫法保持一緻;“蹤”字的古代寫法是「蹤」,形狀與現代寫法稍有差别,字形更為繁複。

以下是一些關于“萍蹤”的例句:

1. 人生如夢,一切都是萍蹤過客。

2. 心無萍蹤,自在四方。

組詞:涓萍、蹤迹、蹤影。

近義詞:流離、浮動、飄忽。

反義詞:穩定、固定、紮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