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應的意思、策應的詳細解釋
策應的解釋
(1) [support by coordinated action;in coordination with]
(2) 戰鬥中互相配合應敵
(3) 鬥争中在輿論或行動上造成聲勢對自己一方進行的支持
詳細解釋
從不同方面對敵作戰,以與友軍呼應。 宋 司馬光 《論屈野河西修堡狀》:“於五月五日彼處兵官引一千許人,夜開城門,徑往 屈野河 西,前無探候,後無策應,中無部伍,但賫酒食,不為戰備,以此逢敵,如何不敗。”《三國演義》第七一回:“今聞 劉備 親自領兵來取 漢中 ,可速奏 魏王 ,早發精兵猛将,前來策應。” 郭孝成 《湖南光複紀事》:“ 清 軍自得 漢陽 , 湖南 人士均憤不顧身,頗有滅此朝食之概,疊電各省,派兵赴 鄂 ,以資策應。” 峻青 《海嘯》第四章:“這樣,三支力量,就形成了犄角之勢,既可以分别應付情況,又可以互相策應支援。”
詞語分解
- 策的解釋 策 è 古代的一種馬鞭子,頭上有尖刺。 鞭打:策馬。鞭策。 激勵,促進:策動。策勉。 古代稱連編好的竹簡:簡策。 古代帝王對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策命。策免。策封。 古代科舉考試的一種文體:策論。策問
- 應的解釋 應 (應) ī 該,當,又引申料想理該如此:應當。應該。應分(坣 )。應有盡有。 回答:答應。喊他不應。應承。 隨,即:“桓督諸将周旋赴讨,應皆平定”。 姓。 當該 應 (應) ì 回答或隨聲相和:
網絡擴展解釋
“策應”是一個多領域使用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通過協同配合實現戰略或戰術目标。以下從不同維度進行解釋:
一、基本定義
指在行動中通過預先計劃的配合形成呼應,常見于軍事、體育等領域。例如,戰鬥中友軍從不同方向協同作戰,或籃球比賽中隊員通過傳球、跑位制造進攻機會。
二、軍事領域應用
- 戰術協同:不同部隊從多個方向對敵作戰,形成呼應。如宋代司馬光提到的“後無策應,如何不敗”。
- 輿論與行動支持:在鬥争中通過聲援或實際支援增強己方優勢。
三、體育領域應用(以籃球為例)
- 戰術核心:内線球員(如中鋒)在高位接球組織進攻,通過傳球、掩護為隊友創造得分機會。
- 技術要求:策應者需具備視野和傳球能力,隊友需及時跑動配合。
四、其他領域延伸
在企業管理中,可引申為策略與應對結合,即根據環境變化制定戰略并快速反應。但此用法權威性較低,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五、古籍與例句
- 《三國演義》提到“發精兵策應”,體現軍事協同。
- 現代例句:“偵察連策應大部隊行動”。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權威詞典或軍事、體育戰術類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策應(cè yìng)是一個漢字詞組,意思是指在某種行動或計劃中起到輔助、協助的作用。這個詞拆分部首是「⺮」和「廴」,共有12畫。策應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在繁體字中,「策應」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策」的發展過程較為複雜,但在策應中,它的寫法與現代相同。有關策應的例句,比如「他作為項目經理,負責策應公司的創新項目」。組詞方面,可以組成「策應者」、「策應團隊」等。近義詞可以是「協同」、「協助」,反義詞則可以是「抵制」、「反對」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