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敵區的意思、敵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敵區的解釋

[enemy region] 敵人占領或控制的地區

詳細解釋

敵人占領或控制的地區。 峻青 《黎明的河邊·老水牛爺爺》:“當天夜裡,我們就派了幾個人通過敵區把 老水牛 送上了野戰醫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敵區(dí qū)是漢語中的軍事術語,指被敵方武裝力量實際控制或占領的區域。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三層:


一、基礎釋義

詞性:名詞

拼音:dí qū

核心義:

指處于敵方軍事力量管轄之下的領土或區域。此類區域通常存在敵對勢力活動,對己方人員構成安全威脅。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284頁。


二、軍事術語擴展

在軍事語境中,“敵區”特指戰時被敵方有效控制的戰略地帶,具有以下特征:

  1. 控制權歸屬:由敵方軍隊或政權實際掌控,可能設立軍事設施、行政機構;
  2. 安全風險:己方人員進入需隱蔽行動,面臨搜查、拘捕等危險;
  3. 情報活動重點:常為偵察、滲透等軍事行動的目标區域。

    來源:《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語》軍事科學出版社,2011年,第92頁。


三、引申與使用場景

該詞亦用于曆史、文學領域,描述戰争背景下被占領的國土,隱含民族抗争的叙事色彩。

示例:

“抗戰期間,許多志士深入敵區開展地下工作。”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第6卷第108頁。


權威參考

  1. 定義标準化: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軍事百科全書·軍事術語卷》明确将“敵區”歸類為“戰場環境術語”,強調其動态性(隨戰線變化而轉移)。

  2. 曆史語境:

    抗日戰争文獻中,“敵區”與“根據地”“淪陷區”形成對比,體現戰略态勢劃分(見《中國抗日戰争史地圖集》,中國地圖出版社,1995年)。

注:以上釋義綜合權威工具書及軍事文獻,未引用網絡來源以确保準确性。

網絡擴展解釋

“敵區”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在軍事或戰争背景下,被敵方占領或控制的區域。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詞義

2.引證與擴展

3.典型例句

4.使用場景

如需更全面的例句或引證,可參考文學著作或軍事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岸異不至于儳路誠服楚肆刍微誕漫玷郵踧蹐丢翻夫夫剛折敢往海鮮皓耀皇胤歡戚貨人鹄企揃壞交鬨腳驢景西勁節考教苛嚴叩馬而谏勞動改造連魚曆屆聾蟲洛下毛裡塔尼亞密禀密差滅相明鏡高懸墨模母師鬧洞房凝結奴書鬅鬙鋪兵遣犯罄折秋祓佉盧傷和讪議吮癰舐痔説不的書市厮乩帖括頭報突飛猛進文弛武玩五音兒嘯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