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相争鬥。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六:“ 雍正 九年, 緬 與 景邁 交鬨。” 鄒魯 《四川光複》:“ 成都 軍民交鬨後, 清 廷命 端方 、 岑春煊 查辦。”
“交鬨”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iāo hòng(注音:ㄐㄧㄠ ㄏㄨㄥˇ),其核心含義為“互相争鬥”。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更多例證或延伸用法,可查閱古籍或權威辭書。
《交鬨》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交織在一起的各種聲音或樂曲聲。
交鬨的部首是「立」,總共由12個筆畫構成。
《交鬨》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詩經》中,其中的《周南·關雎》一詩中有“關關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是最早的使用交鬨一詞的例子。《周禮·春官宗伯·凫賞》也有相關記載:“陽離子于上方魁鬽屋,魁鬽則交鬨之音也。”
交鬨的繁體字為「交鬨」,沒有發生變化。
在古時的漢字寫法中,「交鬨」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基本保持了現在的形狀和結構。
以下是交鬨在句子中的使用例子:
1. 交鬨的歌聲仿佛穿越時空,将我們帶回了那個動人的夜晚。
2. 整個城市在煙花爆炸的聲音中交鬨成一片,美輪美奂的景象讓人陶醉。
交鬨的相關組詞:
1. 現代音樂交鬨
2. 交鬨的舞蹈表演
3. 交鬨的聲音交錯
與交鬨意義相近的詞語:
1. 大合奏
2. 音樂交錯
3. 聲音交纏
與交鬨意義相反的詞語:
1. 安靜
2. 寂靜
3. 孤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