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堅貞的節操。 南朝 梁 範雲 《詠寒松》:“淩風知勁節,負雪見貞心。” 宋 王安石 《景福殿前柏》詩:“知君勁節無榮慕,寵辱紛紛一等看。” 朱光潛 《藝文雜談·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陶淵明 何以愛菊呢?因為他在傲霜殘枝中見出孤臣的勁節。”
(2).竹木枝幹分杈處稱節。以其質地堅實,故稱勁節。 唐 柳宗元 《植靈壽木》詩:“柔條乍反植,勁節常對生。”
勁節是漢語中具有雙重意象的複合詞,既描述植物的自然特征,也象征人的精神品格。其核心含義圍繞“堅韌”與“節操”展開,具體釋義如下:
指竹、木等植物枝幹上堅硬而富有彈性的節點或關節。此處的“勁”強調剛勁有力,“節”指植物分枝或生葉的部位。竹子因枝節分明、不易彎折的特性,成為“勁節”最典型的意象載體。
出處例證:
白居易《題李次雲窗竹》雲:“不用裁為鳴鳳管,不須截作釣魚竿;千花百草凋零後,留向紛紛雪裡看。”以竹喻人,凸顯其曆寒不凋的勁節特質。
比喻人剛正不阿、堅守原則的道德品質。此義項由竹節“中空外直”的自然特性引申而來,強調在逆境中保持氣節與操守的精神力量。
出處例證:
《晉書·陶侃傳論》稱陶侃“貞勤本職,匪懈于位”,其“勁節”體現于治軍嚴明、憂國如家的操守 。
權威參考來源:
“勁節”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堅貞的節操
指人在逆境中表現出的堅定、不屈的品格。例如南朝梁代範雲《詠寒松》中“淩風知勁節,負雪見貞心”,即以松樹比喻人的堅貞氣節。
竹木枝幹的堅實部分
竹、木等植物枝幹分叉處因質地堅硬被稱為“勁節”。如唐代柳宗元《植靈壽木》詩雲“柔條乍反植,勁節常對生”,描繪了植物枝節的剛勁特性。
文學意象
該詞常用于詩文,既形容自然物的堅韌(如竹、松),也象征人的高尚品格。例如王安石《景福殿前柏》中“知君勁節無榮慕”,借柏樹贊美淡泊名利的品質。
近義詞與反義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詩文中的具體用例。
拜内膘息并驅不礙事怖懾蔔祝參直策動扯鼓奪旗臣虜淳源慈氏丹鵲吊棒二柳惡言厲色梵皇肐落管公堂官事珪瓒古井無波汩亂含飯漢幟黑白混淆鶴雪盍稚鴻基喚問畫圈精良竟自舉枉措直空言虛語寇警獵捷立體交叉夢象甯底讴功頌德撲翼機敲骨取髓區區之心人工喉撒溺上祿傷憂聖帝石壑侍膳私休夙願微漸五局協愛邪汙西林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