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凝結的意思、凝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凝結的解釋

[coagulate;condense;congeal;curdle] 液體遇冷變成固體,氣體因壓力增加或溫度降低變成液體

詳細解釋

(1).氣體變為液體或液體變為固體。《淮南子·原道訓》:“所謂後者,非謂其底滞而不發,凝結而不流,貴其周於數而合於時也。” 高誘 注:“凝,如脂凝也。” 五代 齊己 《賀雪》詩:“上清凝結下乾坤,為瑞為祥表緻君。”《朱子語類》卷四五:“想初間地未成質之時,隻是水,後來漸漸凝結。” 侯金鏡 《漫遊小五台·峰回路轉》:“﹝潭水﹞像一塊正在凝結的玉,澄澈而看不見底。”

(2).糾結;集聚。 晉 葛洪 《抱樸子·行品》:“臨凝結而能斷,操繩墨而無私者,幹人也。” 元 趙孟頫 《賦張秋泉真人所藏研山》詩:“千巖萬壑來幾上,中有絶澗橫天河。粵從混沌元氣判,自然凝結非鐫磨。”《再生緣》第五七回:“此刻看來還可救,止不過,憂悲凝結在心胸。” 楊朔 《畫水繡水》:“我也算遊曆過不少名山大川,從來卻沒見過一座山,這樣凝結着勞動人民的生活感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凝結(níng jié)在漢語中是一個多義詞,其核心含義指物質由液态或氣态轉變為固态的過程,強調因溫度降低或壓力變化導緻的物理狀态轉變。以下從不同角度解析其詳細釋義及用法:


一、基礎釋義

  1. 物理變化

    指液體或氣體遇冷後凝聚成固體,如“水蒸氣遇冷凝結成露珠”。《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明确标注該詞描述物質狀态變化,常見于自然科學領域 。

    例:冬季玻璃窗上凝結的冰花。

  2. 化學與工程擴展

    在化工領域,特指溶液中溶質因濃度飽和或溫度變化形成固體沉澱,如“鹽分在蒸發池中凝結結晶” 。


二、抽象引申義

  1. 情感或精神的凝聚

    比喻情感、思想等抽象事物集中固化,如“這份友誼凝結着多年的信任”。《漢語大詞典》收錄此文學化用法,強調情感積澱的具象化表達 。

    例:紀念碑凝結着民族的集體記憶。

  2. 成果的具象化

    指勞動、智慧等轉化為具體成果,如“這項發明凝結了團隊十年的心血”。此義項常見于社科論述,體現從抽象到具象的動态過程 。


三、古漢語溯源

“凝結”最早見于《淮南子·天文訓》:“陽氣勝則散為雨露,陰氣勝則凝為霜雪”,其中“凝”即固化的本義。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釋“凝”為“冰堅也”,奠定其固态轉化核心語義 。


權威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ISBN 978-7-100-12450-8.
  2. 羅竹風 主編.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1. ISBN 978-7-5326-3450-1.
  3. 王力 等.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 商務印書館, 2020. ISBN 978-7-100-18318-5.

網絡擴展解釋

“凝結”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可從物理現象和抽象概念兩個層面理解:

一、物理現象定義

  1. 基本概念
    指物質從氣态變為液态(如蒸氣遇冷形成水滴)或液态變為固态(如水結冰)的過程。這一過程通常由溫度降低或壓力變化引發,例如:

    • 露珠:空氣中的水蒸氣在低溫物體表面凝結(、)
    • 冰層:液态水在0℃以下凝結為固态(、)
  2. 科學原理
    屬于相變過程,與蒸發互為逆過程。例如冰雹形成時,上升氣流中的水汽隨溫度降低逐步凝結成冰粒。

二、抽象概念延伸
引申為情感、力量等抽象事物的聚集與固化,如:

三、相關詞彙辨析
| 同義詞 | 差異點 | 例句來源 | |--------------|------------------------|------------------| | 凝聚 | 側重氣體→液體過程| 、 | | 凝固 | 特指液體→固體| 、| | 凝集 | 多用于物質聚合 | |

四、典型應用場景

  1. 自然現象:霜凍形成、雲層降水
  2. 工業技術:煉油工藝中的冷凝裝置
  3. 文學表達:"悲憤在胸中凝結"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專業領域用法,可參考《漢典》或《搜狗百科》的完整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黯忖安肆班房傍薄草玄赤鬝穿房過屋單擺遁志沸卉豐植剛挂管線果證紅紮侯社畫省惠贶呼響嫁接将妄近地點鲸波鼍浪謹書雞孫鞠仗良鍼隸體飂淚麥稼麻藍馬前劍冥煩磨房牡骘朅伽耆酒氣脹容裔肉糜少主社會化生産深入膏肓十方常住壽光抒心逖聞推重尾大僞缪文本問名財渥水精無往鮮于樞小虧蕭殺小兄脅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