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鬅鬙的意思、鬅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鬅鬙的解釋

(1).頭發散亂貌。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支諾臯上》:“忽見一小鬼鬅鬙,頭長二尺餘。” 明 賈仲名 《金安壽》第三折:“一足剛蹺一足輕,數莖頭髮亂鬅鬙。”

(2).喻山石花木等參差散亂。 宋 蘇轼 《上元夜》詩:“散策桄榔林,林疎月鬅鬙。” 宋 陸遊 《七月十七晚行湖塘雷雨大作》詩:“鬅鬙暗樹類奇鬼,突兀黑雲如壞山。” 明 劉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法雲寺》:“過 金山口 二十裡,一石山,鬅鬙然。審視,疊千百石小峯為之,如筍張籜。” 清 厲鹗 《金陵移梅歌為嶰谷半查賦》:“挨石鬅鬙鎖水怪,循牆屈曲藏凍虺。” 諸宗元 《雪》詩:“馬足車聲驅浩蕩,叢篁壞柳列鬅鬙。”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鬅鬠(拼音:péng sēng)是漢語中一個形容頭發散亂、蓬松的疊韻聯綿詞,兼具形象性與文學性。其釋義及用法如下:


一、核心釋義

  1. 頭發散亂貌

    形容頭發蓬松、未經梳理的淩亂狀态。

    例證:

    《廣韻·平聲·登韻》:“鬠,鬅鬠,發亂貌。”

    《集韻·平聲·登韻》:“鬅,鬅鬠,發亂。”

  2. 引申為事物蓬松散開

    可泛指草木、雲絮等松散紛披之狀。

    例證:

    宋代詩詞中常見以“鬅鬠”喻山間草木叢生,如王質《浣溪沙》詞:“翠鬅鬠裡隱丹霞。”


二、文學與文化用例

  1. 古典文學中的運用

    • 清代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八回:

      “芳官鬅鬠頭,哭得淚人一般。”

      (描繪角色頭發散亂的悲戚形象)

    • 宋代陸遊《七月十七日大雨極涼》詩:

      “鬅鬠萬木僵欲死,惟有長松立蒼蒼。”

      (以“鬅鬠”形容草木凋敝之态)

  2. 書畫藝術的意境表達

    古代畫論中常用“鬅鬠”形容水墨筆法恣意奔放,如清代恽壽平評米芾山水:“雲山鬅鬠,墨氣淋漓。”


三、現代語義演變

當代語境中,“鬅鬠”仍保留“蓬松不羁”的本義,偶見于文學創作或方言表述。例如:


四、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2021年。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2016年。

  3. 《廣韻》(宋本)

    中國書店影印本,1982年。

  4. 《紅樓夢》(庚辰本)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校注版。

網絡擴展解釋

“鬅鬙”(拼音:péng sēng)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多用于文學或古語中,具體含義如下:


1.基本含義


2.文學與修辭用法

在古典詩詞或現代文學中,“鬅鬙”常被用來:


3.現代使用場景


4.近義詞與關聯詞


5.注意點


若需進一步了解其古籍出處或詩詞用例,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典文學注釋類書籍。

别人正在浏覽...

白鶴卧雪白綿抱廈廳卑弊比類合誼殡穸不理不享差歧初吉磁流體發電佽恤待臘大匠運斤燈草席端量敦敬發議蜂房蟻穴馮夢龍更居格物院軌軌賀忱黑打煇煥賈竪家頭房子稉粱集讓膫子犁铧曆鹿淩霄花落音馬乘命宗謬恩摩睺羅南柯記辇毂侬阿農産品僻浄青鬟青雲器茹荼賞直山叫燒餅盛景笙築守辱司儀索飯王冠緼着五儀瞎摸合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