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滅相的意思、滅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滅相的解釋

(1).輕視。 明 無名氏 《莽張飛大鬧石榴園》第二折:“頗奈那無端的 曹丞相 ,将人來廝滅相。” 明 無名氏 《清廉長官勘金環》楔子:“您将他小看的來滅相,他星鬥煥文章。”

(2).佛教語。真如三相之一。謂真如寂滅,無二種生死(分段生死和變易生死)。《法華經·化城喻品》:“如來説法,一相一味,所謂解脫相、離相、滅相。” 章炳麟 《建立宗教論》:“雖然,此但可説有種子之集相,而不能説無種子之滅相。”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滅相”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輕視、蔑視

  1. 詞義解析
    指對人或事物表現出輕慢、不尊重的态度,帶有貶低或忽視的意味。例如在明代戲曲《莽張飛大鬧石榴園》中,有“将人來厮滅相”的用法,暗含對對方的輕視。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口語中,描述因行為不當或丑聞導緻名譽受損的情況。如:“他因貪腐丑聞被公衆滅相,形象一落千丈。”


二、佛教術語:真如三相之一

  1. 宗教内涵
    佛教中,“滅相”指真如(即事物的真實本性)的寂滅狀态,脫離“分段生死”(肉體生死)和“變易生死”(精神輪回),達到涅槃境界。此概念出自《法華經·化城喻品》,與“解脫相”“離相”并列為真如三相。

  2. 哲學延伸
    近代學者章炳麟在《建立宗教論》中讨論過滅相,強調其與“種子”(佛教中的潛在業力)的關系,認為滅相需脫離業力束縛。


網絡擴展解釋二

《滅相》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滅相》是一個漢語詞彙,意為消滅形象、徹底毀滅形象。

拆分部首和筆畫

《滅相》的部首是火,并且它由10畫組成。

來源

《滅相》一詞最早出現在十六國時期的《苻丕傳》中,用于描述苻堇滅亡的場景。後來逐漸被廣泛應用于文學藝術和表演上,用于形容一個人或事物的形象被徹底摧毀。

繁體

《滅相》的繁體字為「滅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滅相」有可能寫作「滅相」或「滅項」。

例句

她的丑聞曝光後,她的社會形象完全被滅相了。

組詞

組詞:滅火、滅絕、滅亡、相貌、形象。

近義詞

近義詞:毀容、損害形象、毀壞外表。

反義詞

反義詞:樹立形象、弘揚形象、提升形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