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滅相的意思、滅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滅相的解釋

(1).輕視。 明 無名氏 《莽張飛大鬧石榴園》第二折:“頗奈那無端的 曹丞相 ,将人來廝滅相。” 明 無名氏 《清廉長官勘金環》楔子:“您将他小看的來滅相,他星鬥煥文章。”

(2).佛教語。真如三相之一。謂真如寂滅,無二種生死(分段生死和變易生死)。《法華經·化城喻品》:“如來説法,一相一味,所謂解脫相、離相、滅相。” 章炳麟 《建立宗教論》:“雖然,此但可説有種子之集相,而不能説無種子之滅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滅相是漢語佛教術語,在不同語境下主要有以下釋義:

一、佛教核心釋義

指事物消亡的過程或狀态,源于佛教“生住異滅”四相理論,表示一切有為法必然經曆的衰亡階段。《佛學大辭典》定義為:“諸法壞滅之相,即從有至無的變異過程”。例如《大乘起信論》所言:“滅相者,謂無明力,不覺念滅”,強調煩惱妄念的息滅。

二、現代漢語延伸用法

在非宗教語境中可指事物消失的表象或迹象,如“災後重建中,災痕滅相逐步顯現”。此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現代詞典多歸為古語殘留或專業術語借用。《漢語大詞典》收錄其佛教義項,标注為“佛教語”。


權威參考文獻:

  1.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滅相"條目
  2. 任繼愈《佛教大辭典》"四相"釋義
  3. 羅竹風《漢語大詞典》"滅"字條
  4. 馬鳴菩薩《大乘起信論》卷上

網絡擴展解釋

“滅相”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輕視、蔑視

  1. 詞義解析
    指對人或事物表現出輕慢、不尊重的态度,帶有貶低或忽視的意味。例如在明代戲曲《莽張飛大鬧石榴園》中,有“将人來厮滅相”的用法,暗含對對方的輕視。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口語中,描述因行為不當或丑聞導緻名譽受損的情況。如:“他因貪腐丑聞被公衆滅相,形象一落千丈。”


二、佛教術語:真如三相之一

  1. 宗教内涵
    佛教中,“滅相”指真如(即事物的真實本性)的寂滅狀态,脫離“分段生死”(肉體生死)和“變易生死”(精神輪回),達到涅槃境界。此概念出自《法華經·化城喻品》,與“解脫相”“離相”并列為真如三相。

  2. 哲學延伸
    近代學者章炳麟在《建立宗教論》中讨論過滅相,強調其與“種子”(佛教中的潛在業力)的關系,認為滅相需脫離業力束縛。


别人正在浏覽...

拔地參天百樣玲珑百種寶赤刀寶鏡邊鋪诐淫碧玉簪嘲競呈閱赤骨肋戴面叨塵蹈躐打砌獨梪樹度制法曹蜂飛蜂啓負俎躬圭怪恨關拘錧鎋蠱事荒亡混淆黑白講交情箋缯決滞句栉字比葵心梁燕黎民龍盤鳳逸馬牙硝梅勒章京冥府拏把女将奇邁青黴素全人冗龊弱主散散兒扇搋赦宥識趣時叙屬絲算商歲時伏臘泰玄痛治剸犀文衮鄉郵員仙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