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佉盧的意思、佉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佉盧的解釋

亦作“ 佉樓 ”。1. 佉盧蝨吒 的省稱。《出三藏記集》卷一:“昔造書之主凡有三人,長名曰 梵 ,其書右行,次曰 佉樓 ,其書左行,少者 蒼頡 ,其書下行。” 清 趙翼 《題百體壽字》詩:“佉樓剏畫演貝葉, 勃泥 進表寫木皮。” 清 黃遵憲 《和鐘西耘庶常津門感懷詩》:“昔聞 靺鞨 歌西樂,今見 佉盧 制左書。”

(2).借指橫行書寫的文字。 黃質 《題朱生君實延齡遺墨》:“佉盧旁行競 歐 化,變色風雲驚叱咤。” 潘飛聲 《寄塵社兄寄示海天詩話率題二十八字志佩》詩:“君為廣大教化主,重譯佉盧作正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佉盧(qū lú)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文化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作為文字系統的代稱

佉盧指代古代印度西北部通行的佉盧文(Kharoṣṭhī),這是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4世紀流通于犍陀羅地區的音節文字。該文字由阿拉米字母演變而來,書寫方向從右至左,主要用于記錄梵語、犍陀羅語等語言,是佛教早期經典《法句經》的載體文字之一。其名稱來源于梵語"Kharoṣṭhī",意為"驢唇書",傳說由古印度仙人佉盧虱吒所創。

二、曆史人物的别稱

《大唐西域記》等古籍中,"佉盧虱吒"(Kharoṣṭha)被記載為北印度造字聖人。唐代高僧玄奘在遊曆犍陀羅國時,曾描述當地留有佉盧虱吒結廬修行的聖迹,後世遂以"佉盧"作為該聖者的代稱。

三、文化傳播的見證

20世紀以來,新疆尼雅遺址、樓蘭古城等地出土的佉盧文木牍文書,證實了這種文字在絲綢之路上的傳播軌迹。這些文書内容涵蓋佛教典籍、官府檔案和商業契約,為研究漢晉時期西域社會提供了關鍵史料。《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古代印度的一種文字,橫書左行,屬塞姆語系中的阿拉米文系統"。


參考來源:

  1. 《大唐西域記校注》(中華書局,1985年)
  2.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修訂版)
  3. 林梅村《絲綢之路考古十五講》(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網絡擴展解釋

“佉盧”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綜合解釋:

  1. 基本釋義
    佉盧是“佉盧虱咤”(或“佉樓蝨吒”)的省稱,原指古代印度西北部的一種文字系統,即“佉盧文”(Kharoṣṭhī)。這種文字的特點是從左向右橫向書寫,與梵文的右行書寫方向不同。

  2. 曆史背景
    佉盧文最早見于公元前3世紀的阿育王碑銘,用于書寫印度俗語,後傳播至中亞及中國西域地區(如樓蘭、于阗)。它在絲綢之路上曾廣泛使用,但約7世紀後逐漸消亡。

  3. 文化關聯
    在漢語文獻中,“佉盧”常被借代指異域文字或橫向書寫形式。例如清代黃遵憲詩句“佉盧制左書”即用此意。

注音與拼音:

例句參考:
“昔造書之主凡有三人……次曰佉樓,其書左行。”(《出三藏記集》)

若需進一步了解佉盧文字符或曆史演變,可查閱語言學或絲綢之路文化相關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包囊繃拽鞭杆溜子拆夥怅觸簇辇當案的論得無惡金繁文缛節泛響逢吉丁辰覆巢之下無完卵斧钺故編韓盧逐塊很忤荷錢靖步勁武九花糾擿撧耳頓足可碜可貴浪言掠擄樂娛狸力裡巷模造女丑排沙見金攀攣彯然擗踴迫陿籤收竅生生柔穰慎小謹微室女座噬食手簿刷目稅物酸寒損剝探火特種田腳甜靜土風危氣猥襲窩魯朵香火兄弟香杖顯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