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裡塔尼亞的意思、毛裡塔尼亞的詳細解釋
毛裡塔尼亞的解釋
西北非國家。臨大西洋。面積1185萬平方千米。人口200萬( * )。首都努瓦克肖特。境内大部分為撒哈拉沙漠。熱帶沙漠氣候。居民大多從事農牧業。采礦業重要,主要出口鐵礦砂。
詞語分解
- 毛裡的解釋 喻父母之恩。語本《詩·小雅·小弁》:“不屬于毛,不離于裡。” 毛 傳:“毛在外,陽為父;裡在内,陰為母。” 孔穎達 疏:“今我獨不連屬於父乎?不離歷於母乎?何由如此不得父母之恩也?” 清 朱冀 《<
專業解析
毛裡塔尼亞伊斯蘭共和國(阿拉伯語:الجمهورية الإسلامية الموريتانية),簡稱毛裡塔尼亞,是非洲西北部的一個國家。從漢語詞典及語言應用的角度來看,其名稱具有以下含義和背景:
一、 名稱釋義與漢語翻譯
- 詞源與音譯: “毛裡塔尼亞”是國名“Mauritania”的标準漢語音譯。該名稱源于拉丁語“Mauretania”,指古代北非柏柏爾人王國的名稱,其地域大緻涵蓋今摩洛哥東北部及阿爾及利亞西部。
- 漢字選擇: 選用“毛”、“裡”、“塔”、“尼”、“亞”五個漢字進行音譯組合,符合漢語對外國國名音譯的慣例,力求發音接近原詞。其中:
- “毛”對應“Mau”的發音。
- “裡”對應“ri”的發音。
- “塔”對應“ta”的發音。
- “尼”對應“ni”的發音。
- “亞”是國名地名音譯中常見的後綴,對應“-ia”的發音。
- 詞典釋義: 在漢語詞典中,“毛裡塔尼亞”通常作為專有名詞條目,釋義為:“非洲西北部的國家。” 其核心含義即指代這個特定的主權國家實體。
二、 國家背景信息(補充理解)
為更全面地理解該詞所指代的對象,提供以下關鍵背景信息:
- 地理位置: 位于非洲西北部,西瀕大西洋,北部與西撒哈拉和阿爾及利亞接壤,東部和東南部與馬裡為鄰,南部與塞内加爾交界。是撒哈拉沙漠與薩赫勒地區的過渡地帶。
- 民族與文化: 主要由摩爾人(阿拉伯-柏柏爾混血)和黑人非洲民族(如圖庫勒爾族、索甯克族、頗爾族、沃洛夫族等)構成。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法語廣泛使用于行政和教育領域。伊斯蘭教為國教。
- 曆史沿革: 曆史上曾是古代商路要道,先後經曆阿拉伯人征服、法國殖民統治(1903年成為法屬西非一部分),于1960年11月28日獨立。
- 政治經濟: 實行共和制。經濟以礦業(鐵礦石、金、銅等)、漁業和畜牧業為主。
引用參考來源: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2016).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北京:商務印書館. (該詞典作為漢語規範辭書,收錄“毛裡塔尼亞”詞條并作國名釋義)
- 中國地名委員會. (1993). 《外國地名譯名手冊》. 北京:商務印書館. (該手冊規範了“Mauritania”的标準漢語譯名為“毛裡塔尼亞”)
- 《世界地名翻譯大辭典》. 北京:中國出版集團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提供地名詞源、标準譯名及地理背景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
“毛裡塔尼亞”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解釋:
一、國家名稱
毛裡塔尼亞伊斯蘭共和國(The Islamic Republic of Mauritania)是非洲西北部的國家,具體信息如下:
-
地理位置
西瀕大西洋,北部接壤西撒哈拉和阿爾及利亞,東南鄰馬裡,南與塞内加爾相望。國土面積約103萬平方公裡,其中約三分之二被撒哈拉沙漠覆蓋。
-
人口與首都
2023年人口約480萬,首都努瓦克肖特是政治、文化中心,人口約143萬。
-
氣候與經濟
屬熱帶沙漠氣候,高溫少雨。經濟以農牧業和采礦業為主,鐵礦砂是重要出口資源。
-
曆史與文化
曆史上是北非與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交通要道,多種族融合(阿拉伯人、北非人、黑人等)。
二、漢語中的特殊用法
在中文語境中,“毛裡塔尼亞”偶爾被用作比喻,形容事物之間緊密依存、不可分割的關系。例如:“這兩個國家的經濟像毛裡塔尼亞一樣相互牽連。”
不過,這種用法較為罕見,且主要出現在特定文學或口語表達中。
冷知識補充
- 毛裡塔尼亞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國家之一,獨特的地理環境使其成為研究撒哈拉沙漠生态的重要區域。
- 首都努瓦克肖特在20世紀60年代前僅是沙漠中的小村莊,後因國家獨立被選定為首都并快速發展。
如需更詳細信息,可參考權威地理資料或百科條目。
别人正在浏覽...
艾焙哀感頑豔謗口班家女師抱布貿絲本立便計飙遊庇衛不辟斧钺逋壅稱名道姓齒年碟酌杜茅柴迩安遠至耳聞不如目見匪存肥鮮豐功碩德輵轄規容孤零零孤卲海鳌賈店階閣節正窘摭稷神蠲稅巨輪開袥理想率募蠻頭馬紮米粟幕寮蟠胸平禮挈家三國設罝嗜進是可忍,孰不可忍使團識微水浒稅租庶女告天説滿死巴巴四铢台檢天候天下無難事,隻怕有心人同揆微語小綿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