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時巡邏及遞送公文的兵卒。 宋 徐照 《促促詞》:“東家鋪兵不出戶,父為節級兒抄簿。”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防火》:“每坊巷三百步許,有軍巡鋪屋一所,鋪兵五人,夜間巡警收領公事。”《元史·兵志四》:“初立急遞鋪時,取不能當差貧戶,除其差發充鋪兵。”《元史·兵志四》:“鋪兵須壯健善走者,不堪之人,隨即易換。”《西遊記》第七四回:“他必是個鋪兵。想是送公文下報帖的。”
“鋪兵”是古代負責巡邏及遞送公文的兵卒,常見于宋、元等朝代。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核心職能
鋪兵主要負責兩項任務:
曆史演變
選拔與工作規範
鋪兵需身體強健、行動敏捷,元代規定“不堪之人,隨即易換”。遞送公文時,文書需用軟絹、油絹包裹,并附登記簿快速傳遞。
文學記載
除史書外,文學作品如《西遊記》也提及鋪兵,側面反映其職能的民間認知。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朝代制度或運作細節,可查閱《元史·兵志》《東京夢華錄》等原始文獻來源。
《鋪兵》是一個含義豐富的詞語,既可指代具體的軍事行動,也可引申為一種籌劃有序的安排或部署。
《鋪兵》由兩個部首組成:金(钅)和并(并)。
金部首表示與金屬、財富相關的意義,而并部首則 指代整合、合并的概念。
根據筆畫拆分,《鋪兵》分為16個筆畫。
《鋪兵》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兵書,它是軍事策略的一種概念。
在繁體字中,《鋪兵》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在古代,人們使用繁體字書寫,《鋪兵》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
其古代寫法為「鋪兵」。
1. 戰場上的将領巧妙地鋪兵,令敵人措手不及。
2. 組織的領導層精心鋪兵,使企業蓬勃發展。
1. 鋪設:指将物體按照一定的方式展開或布置。
2. 兵器:指用于戰鬥的武器。
排兵:劃定兵種和部隊的隊列以及任務。
部署:統籌安排部隊或事務,使其發揮最大效能。
解散:指解除集體組織或軍事單位的編制,使其不再存在。
敵人:指與自己站在對立面、互相敵視的勢力或個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