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歡戚的意思、歡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歡戚的解釋

歡樂與憂愁。 三國 魏 嵇康 《答難養生論》:“請問錦衣繡裳,不陳於暗室,何必顧衆,而動以毀譽為歡戚也?” 晉 葛洪 《抱樸子·至理》:“遣歡戚之邪情,外得失之榮辱。” 宋 蘇轼 《散郎亭》詩:“歡戚已隨時事去,壁間隻有古人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歡戚”是由“歡”與“戚”構成的複合詞,屬于漢語中表意精煉的詞彙。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歡”指喜悅、快樂,如《詩經》中“既見君子,雲胡不喜”的暢快;而“戚”本義為斧類兵器,後引申為親近、憂傷之意,《禮記》載“喪禮,哀戚之至也”。兩字組合後,“歡戚”既包含“歡樂”與“憂愁”的雙重情感,也隱含着人際關系的親疏關聯。

從詞源學角度考證,“歡戚”最早可追溯至南朝文獻,《昭明文選》中“歡戚若波濤,翻覆不自持”即用其形容情感的劇烈起伏。唐代詩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喟歎,亦暗含“歡戚交織”的人生況味。

現代語境中,該詞多用于文學創作或哲理性表述,例如形容“人生歡戚總相隨”的生命體驗。需注意其使用場景偏書面化,日常口語中更常用“悲歡離合”等替代表達。

權威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歡戚”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huān qī,意為歡樂與憂愁,常用來描述人生中兩種對立的情感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出處與例句

  1. 嵇康《答難養生論》
    “何必顧衆,而動以毀譽為歡戚也?”
    (意為:為何要因他人的評價而左右自己的悲喜?)

  2. 葛洪《抱樸子·至理》
    “遣歡戚之邪情,外得失之榮辱。”
    (強調超脫世俗情感與得失)

  3. 蘇轼《散郎亭》
    “歡戚已隨時事去,壁間隻有古人名。”
    (借古喻今,抒發物是人非的感慨)

  4. 白居易《詠懷》
    “窮通不由己,歡戚不由天。”
    (表達對命運與情感的豁達态度)


用法總結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嵇康集》《蘇轼詩集》等原著。

别人正在浏覽...

白蘭敝衣枵腹車削箠打廚子擋護稻藳刀劄遁舍二并四具翻駡風蟲風月門庭憤悶膏味硌蹴革亂貴敬瑰琦吭嗌宏材大略化費回飙晦冥忽速佳會降志辱身踐校疾困九纮酒翁箕引裘隨抗租戡夷刻勵拉齊飂飂麗正毛槎暝霭末曲聶切耨斡淺暗千秋歲引青壯年然物惹怒三般兩樣深層詩草侍讀博士釋渴殊死鐵算子土稚帷牆吳泉相沿成習纖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