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使的意思、得使的詳細解釋
得使的解釋
(1).謂受教。《莊子·人間世》:“ 回 之未始得使,實自 回 也;得使之也,未始有 回 也;可謂虛乎?” 陳鼓應 注引 林希逸 曰:“得使,言得教誨。”
(2).得用,使喚。《警世通言·計押番金鳗産禍》:“ 周三 那廝,又在我家得使,何不把他來招贅了?”
詞語分解
- 得的解釋 得 é 獲取,接受:得到。得失。得益。得空(恘 )。得便。得力。得濟。心得。 適合:得勁。得當(刵 )。得法。得體。 滿意:得意。揚揚自得。 完成,實現:飯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滿足名利的欲望)。 可
- 使的解釋 使 ǐ 用:使用。使勁。使役。使力。使錢。 派,差譴:使喚。使命。使女。 讓,令,叫:迫使。 假若:假使。即使。 奉命辦事的人:使者。大使。公使。使館。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得使”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de shǐ”(輕聲),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一、基本釋義
-
受教、獲得教誨
源自《莊子·人間世》中的用法,指接受教導或領悟道理。例如:“回之未始得使,實自回也”(顔回未受教誨時,尚存自我意識;受教後則達到虛靜狀态)。
-
得用、便于使喚
多見于古代白話作品,形容某人可用或適合差遣。如《警世通言》中:“周三那廝,又在我家得使”,意為周三在家庭事務中勤快可靠。
二、使用注意
- 現代漢語中,“得使”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古籍或特定方言中。
- 需與“使不得”(表示不可行)區分,二者語義相反。
三、來源說明
以上解釋綜合了《莊子》的哲學文獻、明清小說案例及權威詞典(如漢典)的考據。若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段落,可查閱《莊子·人間世》或《警世通言》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得使(dé shǐ)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它有着多重意思和用法。先來看一下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得使的拆分部首是得(得字旁),總共有11個筆畫。得使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它的繁體字是「得使」。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得使的古時候漢字寫作「得使」,沒有太大的變化。現代漢字與古代漢字的區别主要在于字形的簡化和結構的調整。得使這個詞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
下面給出一些關于得使的例句:
1. 我們得使盡全力來完成這個任務。
2. 他得使自己變得更勤奮才能取得成功。
3. 雖然困難很多,但我們得使自己保持樂觀的态度。
除了以上的例句,得使還可以組成其他詞語。一些常見的與得使相關的詞語有:得失、得手、失去等。這些詞語都與「得」和「使」有關聯,可以根據具體語境來理解其意義。
得使的近義詞包括:使用、運用、利用等。這些詞語都表示利用某種手段或方法實現某種目的。
得使的反義詞包括:服從、聽從、順從等。與得使相反的詞語表示不通過個人努力而由外界因素決定行動或結果。
希望以上内容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