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怒斥。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教子》:“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惡,但重於訶怒傷其顔色,不忍楚撻慘其肌膚耳。”
“诃怒”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hē nù,其核心含義是怒斥,指用嚴厲的言辭責備或訓斥他人。以下為詳細解釋:
古代文獻
該詞最早見于北齊顔之推的《顔氏家訓·教子》:“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惡,但重於訶怒傷其顔色,不忍楚撻慘其肌膚耳。”
——此處指父母因不忍體罰子女,轉而用嚴厲的言辭責備。
現代語境
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多出現在書面語或學術讨論中,強調以言辭表達憤怒而非肢體沖突。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顔氏家訓》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诃怒》是一個漢字詞,由兩個部首組成:言部和心部。言部表示語言相關的意思,心部表示與情緒和内心相關的意思。
拆分筆畫:诃(8畫)+ 怒(9畫)= 17畫
源自佛教經典《釋氏護法真言大傳》,原意為“鄙笑佛陀的忿怒”。後來,這個詞逐漸演變為指責某人的憤怒或不滿情緒。
在繁體字中,诃怒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差異。例如,可以将诃寫作“訶”,将怒寫作“愽”。但在現代漢字書寫中,一般使用诃怒的簡化字形。
例句:“他對領導的決定感到十分诃怒。”
組詞:诃笑、诃激、怒火、怒斥。
近義詞:憤怒、惱怒、憤慨、不滿。
反義詞:平靜、滿意、喜悅、寬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