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護寬待。《後漢書·朱浮傳》:“陛下哀愍海内新離禍毒,保宥生人,使得蘇息。” 李賢 注:“宥,寬也。”
“保宥”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和文獻用例兩個層面解析:
基本釋義
據《漢語大詞典》,“保”本義為養育、庇護(如《說文解字》釋“保,養也”),“宥”指寬容、赦免(《說文解字》注“宥,寬也”)。二字合用時,可引申為“通過保護與寬恕來維護安定”,多用于古代政治語境,如《左傳·成公十三年》記載“保宥其民”,指統治者對百姓實施保護性治理政策。
引申義與曆史用例
《古代漢語詞典》指出,“保宥”在漢代文獻中曾特指官職名,如《漢書·百官公卿表》載“保宥”為輔助司法的職務,負責審理案件時兼顧法理與人情。此用法與“寬刑慎罰”的儒家治理理念密切相關。
同義詞辨析
《辭源》對比“保宥”與“寬宥”時強調,前者更側重“保護性措施”,後者僅強調“寬容”。例如《後漢書》中“保宥罪囚”指通過減刑保障囚犯生存權,而非單純赦免。
來源參考:
“保宥”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bǎo yòu,意為愛護并寬待。以下是詳細解析:
字義拆分
詞義解析
組合後,“保宥”強調在保護的基礎上給予寬待,常見于古代文獻中描述君主或上位者對百姓的仁政。例如《後漢書·朱浮傳》記載:“陛下哀愍海内新離禍毒,保宥生人,使得蘇息”,意為帝王體恤百姓疾苦,以愛護和寬容政策使其休養生息。
近義詞與用法
近義詞包括“寬宥”“優容”。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境,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但在古文或曆史研究中較為常見。
“保宥”體現了一種兼具保護與寬容的态度,常用于描述治理者的人文關懷。
扳罾報時背蓬鈔局超距逞強好勝陳卦宸奎創開淳雄詞素單疎滴留留鵝翎放礮馮陵格保給孤獨挂面挂舌痼習亨達槐龍幻數奸罔蹇踬交爵嬌陽嘉至接線進賬九阿跨青牛愧恨攬收六宮密布暮氣沉沉南碑泥炭譬稱破愁為笑千八百杞國憂天請風光青雲直上秦柱熱悶銳挫氣索繩約涉手實學手信松風石甜爽同甲會退一步丸丹午日享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