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建牙的意思、建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建牙的解釋

(1).古謂出師前樹立軍旗。《晉書·姚興載記下》:“於是盡赦囚徒,散布帛數萬匹以賜其将士,建牙誓衆,将赴 長安 。”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公牙》:“《詩》曰:‘祈父,予王之爪牙。’祈父,司馬,掌武備,象猛獸,以爪牙為衛,故軍前大旗謂之牙旗。出師則有建牙、禡牙之事。”

(2).引申指武臣出鎮。 唐 鮑溶 《讀淮南李相行營至楚州》詩:“閫外建牙威不賓,古來戡難憶忠臣。” 宋 樓鑰 《送趙子直貳卿帥三山》詩:“建牙帥 七閩 ,人胡為公疑。” 清 姚鼐 《悼陳勤齋中丞》詩:“西南地控 五谿 遐,承詔單車往建牙。”

(3).指少數民族建置王庭。 唐 李德裕 《賜回鹘可汗書》:“我國家統臨萬寓,列塞在 陰山 之南;先可汗總率本部,建牙於大漠之北,各安土宇,二百餘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建牙是漢語中具有曆史意蘊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古代軍事将領或封疆大吏設立指揮機構的行為。該詞最早見于《周禮》對軍隊儀制的記載,本義為“樹立牙旗”,即主将出征時豎立飾有象牙的旗幟作為權威象征。隨着詞義演變,《晉書》中“建牙樹節,鎮守一方”的描述,進一步将“建牙”引申為官員到任并行使職權的代稱,特指掌握軍政實權的地方長官開府治事。

從詞源學角度分析,“牙”通“衙”,原指官署。唐代孔穎達在《春秋左傳正義》中注疏:“牙者,将軍之旌,以象牙飾之。”可見“建牙”一詞融合了軍事符號與行政建置的雙重内涵。宋代以後,該詞逐漸泛化為高級官員就職儀典的雅稱,如陸遊詩句“建牙吹角不聞喧”即借用此典描述戍邊統帥的威儀。現代漢語中,該詞仍保留在曆史文獻及文學創作領域,成為古代職官文化的特定表述符號。

網絡擴展解釋

“建牙”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古指出師前樹立軍旗
    指古代軍隊出征前樹立象征統帥權威的“牙旗”(旗杆飾以象牙),作為整軍誓師的标志。例如《晉書》記載姚興“建牙誓衆,将赴長安”,唐代封演在《封氏聞見記》中也提到:“出師則有建牙、祃牙之事”。

  2. 引申指武臣出鎮地方
    唐代後,逐漸演變為指武将受命鎮守一方、掌握兵權。如宋代樓鑰詩句“建牙帥七閩”,清代姚鼐詩“西南地控五溪遐,承诏單車往建牙”。

  3. 指少數民族建立王庭
    用于描述北方遊牧民族建立政權或王庭,如唐代李德裕《賜回鹘可汗書》中提及“建牙于大漠之北”。


二、擴展與應用


三、現代用例

在古籍研究或曆史文學中,該詞多用于描述軍事行動或邊疆治理,如:“南讨契丹多阻難,建牙松漠臨潢川”。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典故或例句,可參考《晉書》《封氏聞見記》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虣亂悲田迸涕慘緑愁紅擦脂抹粉撤佃誠悃除服打腿厎石鬥捷遁天妄行罰點球防火牆方脈伏祭果瓜穢草回從胡嚨戋餘嚼舌根節欲驚采絕豔即如浚泉開采抗越刻意榔榔梨英籬帳妙趣摹索木器溺信賠樁偏威悄默聲栖遯棄舊勍寇傾囊清夷凄怨曲降散直僧史善果上元庶伯熟門熟路退潮頑錢無灰木誣誤霞車相問蝦助謝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