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禮的意思、德禮的詳細解釋
德禮的解釋
(1).道德與禮教。語本《論語·為政》:“道之以德,齊之以禮。” 朱熹 集注:“愚謂政者,為治之具。刑者,輔治之法。德禮則所以出治之本,而德又禮之本也。” 唐 韓愈 《潮州請置鄉校牒》:“ 孔子 曰:‘道之以政, 齊 之以刑,民免而無恥。’不如以德禮為先,而輔以政刑也。” 明 李贽 《答耿中丞》:“於是有德禮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縶其四體,而人始大失所矣。”
(2).德澤與禮儀。《左傳·僖公七年》:“ 管仲 言於 齊侯 曰:‘臣聞之:招攜以禮,懷遠以德。德禮不易,無人不懷。’”
詞語分解
- 德的解釋 德 é 人們共同生活及行為的準則和規範,品行,品質: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會要求,進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備。度德量力。德高望重。 心意,信念:一心一德。
- 禮的解釋 禮 (禮) ǐ 社會生活中,由于道德觀念和風俗習慣而形成的儀節:婚禮。喪(乶 )禮。典禮。 符合統治者整體利益的行為準則:禮教(刼 )。禮治。克己複禮。 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動作:禮讓。禮遇。禮贊。禮尚往
網絡擴展解釋
“德禮”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品德高尚且行為合乎禮儀,強調個人道德修養與社會規範的結合。這一概念源于儒家思想,既包含内在德性修養(如仁愛、正直),也包含外在禮儀規範(如待人接物的禮節)。
二、詳細釋義
-
道德與禮教的結合
源自《論語·為政》中“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朱熹注解認為德禮是治國之本,其中“德”為禮的根本,禮是德的外在表現。主張以德化民、以禮導行,而非單純依靠政令刑罰。
-
德澤與禮儀的統一
在《左傳》記載中,管仲提出“德禮不易,無人不懷”,指統治者通過德行恩澤與禮儀制度來凝聚民心,實現社會和諧。
三、應用場景
適用于描述個人修養(如君子風範)、社會治理(如儒家治國理念)及文化傳承(如傳統價值觀教育)。現代語境中常引申為強調道德自律與文明禮貌的結合。
注:以上解析綜合了《論語》《左傳》等經典文獻的釋義,以及朱熹等後世學者的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德禮(dé lǐ)是一個中國漢字詞彙,意思是美德和禮儀。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彳”和“礻”,其中“彳”表示行走的足迹,“礻”表示禮儀的象征。根據筆畫順序來看,這個詞共有13筆。德禮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它在傳統文化中被用來表達人們應該追求的高尚品質和行為準則。
在繁體字中,德禮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字一樣,沒有變化。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德禮這個詞的形态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意思基本上沒有變化。古代人們也會用不同的字體書寫德禮這個詞,但在現代漢字書寫中,已經統一為現代簡化字了。
一些例句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德禮這個詞的用法。例如,“他以德禮為準則,對待每個人都很尊敬。”這句話表達了一個人根據美德和禮儀來對待他人的态度。另一個例句是“參加這個婚禮是一種德禮。”這句話表示參與婚禮是一種遵循傳統禮儀和美德的行為。
與德禮相關的組詞包括德行、禮儀等。這些詞都與美德和禮儀有關,用來描述人們應該具備的良好品質和行為規範。近義詞可以包括品德、道德等詞語,它們也強調人們應該具備的良好品質和行為。而與德禮相反的詞可以是不檢點、粗魯等詞語,它們形容與美德和禮儀相悖的行為。
總結起來,德禮是一個表示美德和禮儀的漢字詞彙,拆分為“彳”和“礻”兩個部首,并包含13畫。它源自古代中國,在傳統文化中被用來表達人們應該追求的高尚品質和行為準則。通過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方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運用這個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