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奉觞的意思、奉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奉觞的解釋

舉杯敬酒。《禮記·投壺》:“當飲者皆跪,奉觴曰:‘賜灌。’勝者跪曰:‘敬養。’”《漢書·兒寬傳》:“臣 寬 奉觴再拜,上千萬歲壽。” 唐 李紳 《卻渡西陵别越中父老》詩:“傾手奉觴看故老,擁流争拜見孩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奉觞是漢語中表示“敬酒”的禮儀性動詞,其核心含義為雙手捧酒器以示敬意。據《漢語大詞典》解釋,“奉”即恭敬地捧持,“觞”特指古代橢圓形帶耳的青銅酒具,二字組合後專指敬獻酒水的儀節。該詞最早見于《禮記·投壺》:“當飲者皆跪,奉觞曰賜灌”,記載了周代宴飲禮儀中臣子向君主獻酒的場景。

在文學語境中,奉觞常作為詩意表達。李白《俠客行》中“将炙啖朱亥,持觞勸侯嬴”即用“持觞”指代勸酒行為,印證了該詞在唐代仍保持禮儀與文學雙重屬性。明代《幼學瓊林·飲食篇》更明确指出:“奉觞上壽,稱人餞酒之禮”,說明其作為特定禮節的規範性用法。

現代漢語中,該詞主要保留在曆史文獻解讀、傳統禮儀研究及文學創作領域。《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标注為書面語,強調其使用場景多限于正式場合或仿古表述。值得注意的是,考古發現商代青銅觞器實物(如殷墟婦好墓出土文物)為這個詞的器物本義提供了實物佐證。

網絡擴展解釋

“奉觞”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1. 基本釋義
    “奉觞”意為舉杯敬酒,常用于古代禮儀或文學作品中表達恭敬的敬酒動作。該詞由“奉”(雙手恭敬地捧着)和“觞”(古代酒器)組成,字面即體現雙手持酒器敬獻的姿态。

  2. 古文例證

    • 《禮記·投壺》記載:“當飲者皆跪,奉觞曰:‘賜灌。’勝者跪曰:‘敬養。’”,展現了禮儀場合中的敬酒規範。
    • 《漢書·兒寬傳》提到:“臣寬奉觞再拜,上千萬歲壽。”,說明臣子向君主祝壽時使用此詞。
    • 唐代李紳的詩句“傾手奉觞看故老”,則描繪了文人雅集時的敬酒場景。
  3. 使用場景與延伸
    該詞多用于正式或莊重的場合,如祭祀、宴會、祝壽等,強調對受酒者的尊重。其近義詞包括“舉觞”“獻爵”,相關成語如“稱觞上壽”,均與敬酒禮儀相關。

  4. 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奉觞”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學研究或仿古語境中,例如曆史小說、傳統節慶活動的描述。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文例證或相關成語,可參考《禮記》《漢書》等典籍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安卓拜堂鼻元音猜薄沖默畜産大夥兒丹黃甲乙點石術鬥歌獨客度日如歲放懶國嗣谷芽捍城紅剝銀後晌宦情建柏簡勞澆頓進規戟槊臼窠巨川俊辨軍禮巨雄刻像孔曾爛旰蘭奢臘醅連石粝食粗衣茂茂麻繩菜猛氣猛人靡堅不摧偏衣毗盧帽绮馔麴行曲體弱化三繞鵲上言設祭水信澍澤孫壻推導讬財忘恩負義烏煙鄉射纖新顯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