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搦翰的意思、搦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搦翰的解釋

猶執筆。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神思》:“方其搦翰,氣倍辭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 唐 李峤 《上雍州高長史書》:“所以低迴岐路,杼軸蓬心,搦翰操觚,而不能自已者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搦翰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由“搦”與“翰”二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執筆書寫或創作詩文。以下從字源、釋義及典籍用例三方面詳釋:


一、單字釋義

  1. 搦(nuò)

    • 本義:按壓、握住。《說文解字》釋為“按也”,引申為持、執。

      例:《後漢書·臧洪傳》載“撫弦搦矢”,即持箭拉弓。

    • 引申義:特指持筆動作。如“搦管”(執筆)、“搦翰”均強調以手持筆書寫。
  2. 翰(hàn)

    • 本義:鳥羽之長而硬者。《說文》稱“天雞赤羽也”,後指羽毛。
    • 引申義:因古人以羽毛制筆,“翰”遂代指毛筆、文字或文辭。

      例:《文選·曹丕〈典論·論文〉》“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即以翰墨指代文章。


二、複合詞“搦翰”釋義

搦翰即執筆為文,強調提筆創作詩文的動作與過程,常見于六朝至唐代文獻:


三、文化意涵

“搦翰”凝結了古代文人的書寫儀式感與創作自覺:


主要參考文獻: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
  2. 陸機《文賦》(收錄于《昭明文選》,上海古籍出版社)
  3. 劉勰《文心雕龍》(人民文學出版社校注本)
  4.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搦翰”詞條

網絡擴展解釋

“搦翰”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來源分析如下:

一、基本含義

“搦翰”讀作nuò hàn,意為執筆,即手持毛筆進行書寫或文學創作的動作。其中:

二、出處與文學引用

  1. 南朝文學理論:
    劉勰在《文心雕龍·神思》中提到:“方其搦翰,氣倍辭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指提筆時文思泉湧,但成文後往往不及最初設想的一半,體現了創作過程的心理變化。

  2. 唐代詩文:
    李峤在《上雍州高長史書》中用“搦翰操觚”描述文人執筆寫作的狀态。

三、引申義與用法

在書法或文學創作中,“搦翰”不僅指握筆動作,還隱含用力書寫、字迹工整有力的意象。例如形容書法家運筆時的專注與力道。

四、現代應用

該詞屬于古典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古籍研究或文學賞析中。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文心雕龍》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拔萃出群便民房咇茀不少逞劍斥道次對官村鄰撮壤搓手頓足東經範民繁澤風驅電擊感銘甘之如荠慣寵觚編鬼界鬼宿度河歸興國賓館憨憨滑出溜壞腹恢彉火熾火體绛縷技法金邱急義決疑舉疏刻溪昆雞良平袤遠茂宰逆慮千夫俏冥冥青娥殿腳氣團日旗戎卒三天沒大小失期說一不二酸傷算數邃野桃菹鐵靴政策土蠭文什無他詳報先回希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