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掉弄口舌;饒舌。 宋 張先 《滿江紅·初春》詞:“晴鴿試鈴風力軟,雛鶯弄舌春寒薄。”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筆·瞿醉漁》:“痛楚時,猶以‘團團離海嶠’四句弄舌,亦自不俗。”
根據文獻資料,"弄舌"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不同含義,主要分為醫學病症和文學比喻兩種解釋:
定義與症狀
指舌體頻繁伸出口外又立即收回,伴隨上下左右伸縮動作,狀如蛇舐,多見于小兒,成人偶發。古醫籍中又稱“吐舌”“舒舌”。
病因與分型
基本詞義
指巧言善辯或搬弄口舌的行為,含貶義。例如宋代張先《滿江紅》中“雛莺弄舌春寒薄”,形容言語機巧。
延伸用法
醫學診斷需結合全身症狀,不可僅憑單一舌象判斷;文學語境中多用于批評言辭浮誇或搬弄是非的行為。以上内容綜合自中醫典籍及文學著作,完整文獻可參考中醫中藥網、搜狗百科等來源。
《弄舌》是個成語,意思是違背常理,故意為難他人的行為。
《弄舌》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弓和石。它的總筆畫數為11畫。
《弄舌》這個成語來源于古代小說《水浒傳》。在小說中,有一位叫楊志的好漢為了報複曹正,故意以破衣闆插入嘴中,露出舌尖,讓曹正無法發聲。後來,人們就用“弄舌”來形容一些人故意為難他人的行為。
《弄舌》的繁體字是「弄舌」。
在古時候,為了抒寫美感或傳統文化的需要,人們對漢字進行了不同的書寫形式。但是,《弄舌》這個成語的古字寫法基本保持不變,仍然是現在所使用的「弄舌」。
1. 他總是喜歡在别人面前弄舌,裝作聰明而又狡猾的樣子。
2. 别人都盡力幫助他,他卻惡意弄舌,沒有人再願意理他。
1. 吐字弄舌
2. 弄嘴弄舌
1. 故意為難
2. 挑釁
1. 和平相處
2. 和為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