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軍鼓的意思、軍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軍鼓的解釋

戰鼓。《左傳·昭公五年》:“使臣獲釁軍鼓,而敝邑知備,以禦不虞,其為吉,孰大焉?”《三國志·魏志·陳登傳》“ 陳登 者” 裴松之 注引《先賢行狀》:“ 登 手執軍鼓,縱兵乘之,賊遂大破。”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睢水》:“作茲征鉞軍鼓,陳之于東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軍鼓是漢語中具有明确軍事與音樂雙重屬性的複合名詞。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軍鼓指"軍隊中用于傳遞信號或鼓舞士氣的打擊樂器",其核心特征為雙面鼓身、底部安裝響弦的結構,敲擊時能發出清脆的短促音色。

從樂器分類學考察,中國軍事博物館館藏資料顯示,軍鼓形制可追溯至商周時期的銅制戰鼓,至漢代演變為木框皮面形制,明代《武備志》記載其作為行軍列陣的指揮器具,近代發展為配有調節裝置的标準化軍樂隊樂器。

現代漢語語境中,該詞存在三重語義延伸:1)特指軍樂隊使用的小型雙面膜鳴樂器;2)代指古代戰場指揮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3)引申為軍事行動發起的前奏象征,如文學作品中"軍鼓擂動"常喻指戰役開端。中央音樂學院樂器研究所的聲學分析表明,标準軍鼓頻率範圍集中在2000-5000Hz區間,這種高頻特性使其在戰場環境具有穿透力強的聲學優勢。

網絡擴展解釋

“軍鼓”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層核心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古代含義(軍事用途)

  1. 基本定義
    指古代戰争中使用的戰鼓,用于傳遞信號、指揮軍隊或激勵士氣。例如《三國志》記載陳登“手執軍鼓,縱兵乘之”,即通過擊鼓指揮作戰。

  2. 曆史記載
    古籍如《左傳·昭公五年》提到“釁軍鼓”的儀式,北魏《水經注》也描述軍鼓作為征伐的象征。


二、現代含義(樂器)

  1. 定義與結構
    現代軍鼓(英文:Snare Drum)是一種打擊樂器,由金屬框架和兩端蒙皮(多為塑料或皮革)的鼓身組成。底部鼓面裝有響弦(金屬或尼龍弦),敲擊時響弦共振發出獨特“沙沙”聲。

  2. 音色調節
    通過調節響弦松緊可改變音質:繃緊時聲音清脆明亮,松弛時音色低沉柔和。

  3. 應用場景
    廣泛用于交響樂團、軍樂隊、爵士樂等場景。例如武警軍樂隊用大軍鼓演奏進行曲,交響樂中常與小號、定音鼓等配合。


三、延伸關聯

如需更詳細的結構圖或演奏技巧,可參考來源中的專業百科條目。

别人正在浏覽...

般泥洹貝貨蠶蔟宸衛癡聾春樹暮雲逮獄敦饬煩纡飛光飛幌焚巢蕩穴绋冕感緻共勉館打黑光燈厚利鏩鏩剪葉接踵比肩浄壹鸠工擊轅機雲钜工峻麗舉似刻鑿狂愚虧蝕鹿女馬圖蒙括蔑蠓末屑拟斥滂施平則鼙婆熱升三邪韶齡屍頭失語症水罐銀盆吮毫四實損惠髫龀梯己統一體駝李危笃危懼危悚無内先得我心仙秩細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