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撺箱的意思、撺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撺箱的解釋

亦作“ 攛廂 ”。 宋 元 時官衙開庭理案時,設箱在衙門,告狀者要投狀于箱内,稱為“攛箱”。 元 楊瑀 《山居新話》:“ 桑哥 丞相當國擅權之時,同僚 張左丞 、 董參政 者,二公皆以書生自稱,凡事有不便者多沮之。 桑哥 欲去之而未能。是時都省告狀攛箱,乃暗令人作一狀,投之箱中,至午收狀,當日省掾須一一讀而分揀之。” 元 孟漢卿 《魔合羅》第三折:“則聽的鼕鼕傳擊鼓,偌偌報攛箱。” 元 關漢卿 《窦娥冤》第二折:“今日升廳坐衙,左右!喝攛廂者!”參見“ 喝攛箱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撺箱”是宋元時期司法制度中的術語,具體含義如下:

  1. 基本定義
    指古代衙門在開庭審理案件時,放置于官衙内的投狀箱。百姓需将訴狀投入箱内,稱為“撺箱”,亦可寫作“撺廂”。

  2. 字義解析

    • 撺:有“抛擲”“匆忙處理”之意,此處指投遞狀紙的動作。
    • 箱:即箱匣,代指收納訴狀的容器。
  3. 曆史背景
    這一做法反映了宋元時期司法流程的規範化。據元代楊瑀《山居新話》記載,當時官員通過“喝撺箱”(公開宣告投狀流程)來啟動案件受理程式。

  4. 社會功能
    撺箱作為司法程式的一環,既保障了百姓的申訴渠道,也便于官府集中管理案件,避免混亂。

網絡擴展解釋二

撺箱(cuān xiāng)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手和木,筆畫共計14筆。這個詞來源于古時候的包裝行業,用來指代将箱子裝滿物品并封閉起來的動作。在繁體字中,撺箱的寫法為「撺箱」。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撺箱這個詞在古代常用的寫法是「篡匣」或「㠭匣」。現代漢語中的撺箱一詞,來自于古代寫法的演變和衍化。 以下是一個例句: 他小心翼翼地把寶貝放入箱子裡,隨後撺好蓋子。 組詞:撺包、撺拳、撺物 近義詞:蓋箱、封箱 反義詞:開箱 希望這個簡短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