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醮祭的意思、醮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醮祭的解釋

設壇祈禱;祭奠。《漢書·郊祀志下》:“或言 益州 有 金馬 、 碧鷄 之神,可醮祭而緻。” 宋 範鎮 《東齋記事》卷一:“ 真宗皇帝 嚴於醮祭之事,其表章則用‘昭受乾符之寶’。” 清 蔣士铨 《一片石·訪墓》:“世遠年湮,志載俱缺,以此醮祭斷絶,惟有隔江一拜而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醮祭”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宗教和禮儀色彩的詞彙,其含義在不同曆史文獻中均有體現。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醮祭”指設壇祈禱或舉行祭奠儀式,通常涉及宗教或祭祀活動。該詞由“醮”(設壇祭神)和“祭”(祭祀)組合而成,強調通過特定儀式向神靈或祖先表達敬意或祈求庇佑。

2.曆史用例

3.宗教關聯

醮祭多與道教儀式相關,如《廬州詩》中“匠事落成日,醮祭蠲州治”,指通過設壇祭祀以驅邪祈福。此外,隋代文獻《老氏碑》提及“醮祀”與道家齋醮活動的關聯。

4.現代用法

現代語境中,“醮祭”多用于學術或曆史研究,指代古代特定的祭祀形式。例如,在地方志或民俗學中描述傳統祭祀習俗時可能涉及該詞。

“醮祭”一詞融合了宗教儀式與祭祀傳統,其核心是通過設壇完成祈禱或祭奠行為。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案例或地方習俗,可參考《漢書》《東齋記事》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醮祭的意義

醮祭(jiào jì)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豐富的文化内涵。它一般用來指代古代的一種重要宗教儀式,主要是指祭祀神靈或祖先的行為。

詞義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醮祭的拆分部首是酉(yǒu)和示(shì),它的總筆畫數為22筆。

詞語來源

醮祭是古漢語中的詞彙,最早可以追溯到東周時期的《周禮》中。它體現了古代中國人民對于神靈和祖先的崇拜與尊重,是重要的宗教儀式之一。

繁體字形式

醮祭的繁體字形式為「醮祭」,與簡體字形式完全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醮祭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在楚國的《楚辭》中,它的寫法為「教祭」,用于指代祭祀的儀式。古代曆代文人也可能根據不同的地區和時代而有所改變。

例句

1. 敬請前輩的神靈,我們進行了一場莊嚴的醮祭儀式。

2. 他每年都會給先人舉行一次醮祭,以表達對祖先的崇敬之情。

組詞

1. 醮事(jiào shì):指舉行醮祭的儀式。

2. 醮廟(jiào miào):指專門用于進行醮祭的廟宇或殿堂。

近義詞

祭祀、祭拜、祭奠

反義詞

疏離、忽視、漠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