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通各種學問的弟子。《呂氏春秋·遇合》:“ 孔子 周流海内,再幹世主,如 齊 至 衛 ,所見八十餘君,委質為弟子者三千人,達徒七十人。”
“達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達徒”指在學問或技藝上達到高深造詣的弟子,尤其指經過長期學習與實踐、精通多種學問的人。該詞源自古代,多用于描述師承關系中的傑出弟子。
最早見于《呂氏春秋·遇合》,記載孔子周遊列國時“委質為弟子者三千人,達徒七十人”。此處“達徒”特指孔子門下七十位學問精深的弟子,與“三千弟子”形成對比。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呂氏春秋》原文或權威辭書(如漢典、查字典)。
達徒一詞指的是在某個特定領域或學科中非常有成就并且頗受尊敬的人。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那些在學術、藝術、體育或其他領域中有着傑出表現的人。
達徒一詞的部首是“辶”(辵),在漢字中屬于辶部。它的拆分部首是“辵”,而且它是由10個筆畫組成的。
達徒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莊子·逍遙遊》一書中,其中用“達者為徒”來形容達到某種境界或成就的人成為他人的導師。
在繁體字中,達徒一詞的寫法為「達徒」。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達徒一詞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它的寫法很接近現代漢字的形式。
他是一位在音樂界達徒,他的演奏技巧令人佩服。
組詞:達官貴徒、達人、導師、高手
近義詞:達者、行家、能手、泰鬥
反義詞:門外漢、外行、菜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