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 翻回 ”。旋動;翻轉。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聲律》:“若夫宮商大和,譬諸吹籥;翻迴取均,頗似調瑟。” 宋 蘇轍 《舟中聽琴》詩:“翻回蕩潏有遺韻,琴意忽忽從此生。” 甯調元 《癸丑獄中作》詩:“身經波浪翻迴在,待抉雙眸掛國門。”
(2).回返。 唐 杜甫 《即事》詩:“黃鶯過水翻迴去,燕子銜泥濕不妨。” 仇兆鳌 注:“鶯畏雨,故翻迴。燕乘雨,故啣泥。”
見“ 翻迴 ”。
"翻回"在漢語詞典中的解釋可分為以下三個層次:
一、基本釋義 "翻回"為動詞性複合詞,由"翻"(翻轉、反轉)與"回"(返回、回轉)構成,指物體或事态發生方向性逆轉的動作。《漢語動詞用法詞典》(商務印書館,2021年)将其定義為"通過回轉運動恢複原有狀态",如"風筝在風中翻回原處"的物理運動描述。
二、詞源演變 該詞最早見于明代戲曲文本,《元曲選釋》(中華書局,1998年)收錄的《西廂記》唱詞"翻回繡榻,重整雲鬟"中,"翻回"已具備現代語義雛形。清代《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重印本)在"翻"字條目下特别标注其與"回"連用時的引申義,強調動作的往複特性。
三、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常用于兩種語境:1)物理空間的位置複原,如"車輛翻回正常行駛方向";2)抽象狀态的恢複,如"談判局勢翻回初始階段"。《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22年修訂版)特别指出,該詞多用于書面語體,在科技文獻與文學作品中出現頻率較高。
“翻回”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旋動、翻轉
指物體或動作的旋轉、反轉。例如南朝劉勰《文心雕龍·聲律》中“翻迴取均,頗似調瑟”,形容音律的調整如轉動瑟弦。
現代用法中,可引申為“改變方向或狀态”,如“翻回身”“翻回書頁”。
回返、折返
表示返回原處或恢複原狀。如杜甫《即事》詩“黃鶯過水翻迴去”,描述黃莺因畏雨而折返。現代語境中多用于文學表達,如“翻回故地”。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參考《文心雕龍》《杜工部集》等文獻。
奧大白道抱薪救焚備品狴戶不差什麼蔔地不融鬯草舂爨春陰鉏煙俶載代杖得要地厘鬥鹌鹑敦處惡少奮不顧身雇賃好幹好羞浩曠降輯見論祭墓技術革新舉子口齒款啓料計李公佐六庚柳塞賂田猛毅痞脹起椗啓蒙侵斥畦宗郎君礐石潤黩史策使民以時時轉收谷水馬譚藝謄寫藤子停歇畏懼危言聳聽衛魚五洋雜貨誣谮斜塔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