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委用德才兼備的人。《書·大禹谟》:“任賢勿貳,去邪勿疑。” 漢 劉向 《說苑·君道》:“人君之道:清浄無為,務在博愛,趨在任賢,廣開耳目,以察萬方。” 唐 陳子昂 《答制問事》:“然則取士之方,任賢之事,故陛下素來所深知。” 宋 王禹偁 《拟貶蕭瑀出家诏》:“朕失任賢之道,昧則哲之明,遂令宰執之中,互生猜忌,以緻君臣之際,有是暌離。”
“任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委用德才兼備的人,強調選拔和重用具備優秀品德與才能的人才。以下從不同角度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典籍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尚書》《說苑》等文獻原文。
任賢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由“任”和“賢”兩個字組成。
“任”字的部首為人,總筆畫數為五筆。
“賢”字的部首為貝,總筆畫數為九筆。
“任賢”是古代漢語的一個成語,意指任命有才能的人或者委派賢能之士擔任職位。
在繁體字中,該成語的寫法為“任賢”。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多次演變和改革。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我們可以将“任賢”字拆分為兩個單獨的字:任和賢。
古時候“任”字的寫法在字形上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保持了人的部首和字的整體結構。
“賢”字的古時候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但整體上仍然保留了貝字部首和字的整體結構。
1. 政府應該任賢使能,任命有才能的人擔任要職。
2. 這個公司非常重視人才,每次都會選拔賢能去擔任重要職務。
1. 任命:指任命某人擔任特定職位或工作。
2. 任性:指行為任意或自由放縱,不受限制。
1. 睿智:指聰明智慧,善于思考和判斷。
2. 聰明:指智力高,思維敏捷。
1. 愚昧:指無知、缺乏智慧或見識狹窄。
2. 愚蠢:指愚笨、不聰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