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排遍的意思、排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排遍的解釋

唐 宋 樂舞名詞。中序的第一遍。又稱疊遍、歌頭。 唐 宋 大曲每套有十馀遍至數十遍,分别歸入散序、中序、破三大段。 宋 王灼 《碧雞漫志》卷三:“《涼州曲》……凡大曲有散序、靸、排遍、攧、正攧、入破、虛催、實催、袞遍、歇指、殺袞,始成一曲,此謂大遍。而《涼州》排遍,予曾見一本,有二十四段。”按,排遍、攧、正攧,屬中序。 王國維 《唐宋大曲考》:“排遍又謂之‘歌頭’,《水調歌頭》《新水調》之排遍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排遍”一詞的解釋需結合不同來源進行綜合辨析,具體如下:

1. 唐宋樂舞術語(主要含義) 根據權威來源,“排遍”是唐宋時期大曲結構的組成部分,指中序的第一遍,又稱“疊遍”或“歌頭”。唐宋大曲由散序、中序、破三大段構成,每段包含若幹遍(章節)。例如《涼州曲》的排遍有二十四段。王國維在《唐宋大曲考》中提到,《水調歌頭》即《新水調》的排遍部分。

2. 現代引申含義(次要含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排列整齊”,可能源自“排”與“遍”字義的組合,但此用法缺乏曆史文獻佐證,且權威性較低。

3. 與其他術語的關聯 排遍與“摘遍”不同,後者指截取大曲中的片段單獨演奏。在音樂結構上,排遍屬于中序的起始部分,之後依次進入攧、正攧、入破等節奏變化的段落。

建議:研究古典音樂或文學時,需以唐宋樂舞術語為準;若涉及現代語境,建議結合上下文判斷其具體指向。

網絡擴展解釋二

《排遍》這個詞的意思

《排遍》是一個中國漢字詞語,意為将物品或人員依次排列整齊并鋪滿一個區域。

拆分部首和筆畫

《排遍》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扌”和“并”。它一共包含了12個筆畫。

來源

《排遍》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的時候,人們會将物品或人員有序地排列在特定的地方,以便于管理和整理。這種行為漸漸被形容為《排遍》。

繁體

《排遍》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排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古時候《排遍》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基本的意思和形狀基本保持一緻。

例句

1. 教室裡的學生将書包排遍在自己的座位上。

2. 農民工工地上的工具被整齊排遍在工棚前。

組詞

排列、排隊、排山倒海、排難解紛

近義詞

擺放、布置、整理、列隊

反義詞

混亂、無序、雜亂、坍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