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豐的意思、歲豐的詳細解釋
歲豐的解釋
年谷豐收。 漢 劉向 《說苑·君道》:“宋人聞之,夙興夜寐,早朝晏退,弔死問疾,戮力宇内,三年歲豐。” 南朝 宋 劉義康 《歲饑平粜議》:“又緣 淮 歲豐,邑地沃壤,麥既已登,黍粟行就。” 唐 白居易 《太平樂詞》詩之一:“歲豐仍節儉,時泰更銷兵。”
詞語分解
- 歲的解釋 歲 (歲) ì 年:歲首。歲暮。歲夕(即“除夕”)。歲除(年終)。歲闌(一年将盡的時候)。 一年的收成,年景:歲兇(年成歉收)。歉歲(收成不好的年份)。 年齡:年歲。周歲。 星名:歲星(即“木星”。)
- 豐的解釋 豐 (豐) ē 容貌好看:豐潤。豐腴(.身體豐滿;.富裕;.豐饒)。豐盈。 風度神采:豐采(亦作“風采”)。豐度(美好的舉止姿态,風度)。 盛,多,大:豐盛。豐碑(高大的石碑,喻不朽的傑作或偉大的功績
專業解析
"歲豐"是一個古雅且富有文化内涵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年成豐收,五谷豐登。它深刻反映了中國古代農耕社會對風調雨順、糧食充足的祈盼與重視。以下從詞典釋義、文化内涵及使用角度進行詳細闡釋:
一、 核心釋義
- 字義分解:
- 歲 (suì): 本義指木星(歲星),古人以歲星紀年,故引申為“年”的意思,指一年的時間單位。在農業語境中,“歲”常特指一年的收成、年景。如《說文解字》釋“歲”為“木星也。越曆二十八宿,宣徧陰陽,十二月一次。從步戌聲。” 來源:《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 豐 (fēng): 本義指草木茂盛,引申為豐富、富饒、多、大等義。特指農作物的豐收。《說文解字》釋“豐”為“豆之豐滿者也。從豆,象形。” 來源:《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 合成詞義: “歲豐”即“年成豐盛”、“一年豐收”。它直接描述的是農業收成良好,糧食充足的狀态。
二、 文化内涵與引申義
“歲豐”一詞承載着深厚的農耕文明底蘊:
- 社會穩定的基石: 在古代社會,農業是經濟命脈。“歲豐”意味着百姓有飯吃,社會安定,是國家治理理想的目标之一。如《鹽鐵論》中提到:“百姓匮乏,財用不足,多寡不調,而天下財不散也。” 反襯出“歲豐”的重要性。來源:《鹽鐵論》(上海人民出版社點校本)。
- 政治清明的象征: 古人常将天象、氣候與人事、政治相聯繫。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即“歲豐”)被視為君主德行高尚、政治清明的祥瑞征兆。如《詩經·小雅·甫田》有“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穀我士女”之句,表達了祈求豐收的願望。來源:《詩經》(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本)。
- 美好生活的向往: “歲豐”是黎民百姓最樸素的願望,象征着富足、安樂、祥生活圖景。它常出現在祈福、頌揚太平盛世的詩文中。
三、 使用語境與示例
“歲豐”多見于古代文獻、詩詞歌賦中,用以描述或祈願豐收景象:
- 描述豐收景象: “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白居易《輕肥》)—— 此句以災荒反襯,其反面即是對“歲豐”的渴望。
- 表達美好祝願: “時和歲豐”是常見的頌詞,意為天時和順,年成豐收。
- 反映社會理想: “百室盈止,婦子甯止。”(《詩經·周頌·良耜》)描繪了豐收後糧倉滿溢、家庭安甯的景象,是“歲豐”帶來的理想社會狀态。
“歲豐”一詞,簡潔而深刻地概括了農業豐收、年成富足這一核心概念。它不僅是古代社會經濟生活的直接反映,更蘊含着人們對富足安康生活的永恒追求,以及對自然和諧、政治清明的向往。在現代漢語中,其同義或近義表達為“豐收”、“五谷豐登”、“年成好”等。
網絡擴展解釋
“歲豐”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含義及相關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歲豐”指年谷豐收,即農作物收成好的年份。核心字義為:
- “歲”:指年成、年份;
- 豐”:意為豐富、豐盛。兩字結合形容連年豐收的繁榮景象。
二、詞源與用法
-
古籍引用:
- 漢代劉向《說苑·君道》提到宋人勵精圖治後“三年歲豐”,強調治國與豐收的關聯。
- 唐代白居易《太平樂詞》中“歲豐仍節儉”,将豐收與節儉并提,體現古代社會對豐年的珍視。
-
擴展比喻:
除農業外,也可形容其他領域的興旺,例如“企業經營歲豐”(比喻事業成功)。
三、文化内涵
該詞根植于中國農耕文化,反映了古代社會對自然風調雨順、生活富足的期盼,是傳統“小康”理想的體現。
四、相關成語
“時和歲豐”與“時和年豐”同義,表示太平盛世中四季和順、五谷豐登,常見于稱頌治世的語境(出自《詩經》及宋代陳亮《廷對》等)。
如需更多古籍例句或文化背景,來源中的文獻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擺槊暴下鸨行邊區晡食采蝀柴扒乘石斥地崇論谹議傳貂大卸八塊釘帽販夫販婦高譽工場手工業構形姑惡過門虹沴懽欣畫肆花朝月夕護度混飯吃稽考浸害既往不咎決會駒驢口講手畫連昌宮離宮别館鱗翮毛錢面木拟蹤辟污千秋萬古前宵妻室瞿塘融渥柔奸三十六玉皇飒飁聲頻折征霜銳爽心束草恕辭水缸夙愛天理難容田中同來育舞操遐沖西方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