臼杵之交的意思、臼杵之交的詳細解釋
臼杵之交的解釋
臼:石制的舂米器具。杵:舂米的木棒。臼與杵不相離。比喻非常要好的朋友。
詞語分解
- 臼杵的解釋 臼與杵。舂糧食或他物的容器和搗棒。《易·繫辭下》:“臼杵之利,萬民以濟。”《三國志·魏志·阮籍傳》“官至步兵校尉”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蘇門山 有隱者,莫知名姓,有竹實數斛,臼杵而已。” 劉
- 交的解釋 交 ā 付托,付給:交活兒。交卷。交差。 相錯,接合:交點。交界。交錯。交相。交輝。交響樂。 互相來往聯繫:交流。交易。交涉。 與人相友好:交朋友。交契。 一齊,同時:交并。交作。風雨交加。 兩性和合
網絡擴展解釋
“臼杵之交”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釋義
指不計較貧富、身份差異的深厚友誼,比喻朋友之間情誼深厚、彼此信任。成語中的“臼”是石制舂米器具,“杵”是木制舂米棒,兩者需配合使用,象征朋友間不可分離的關系。
出處
典故源自《後漢書·吳祐傳》和《東觀漢記》:東漢時期,公沙穆因家貧到太學求學,為賺取學費,他假扮傭人為吳祐舂米。吳祐發現他談吐不凡,兩人遂在杵臼勞作中結為至交。
用法
- 語法:作賓語,多用于書面語。
- 感情色彩:褒義,強調友誼的純粹與平等。
- 近義詞:莫逆之交、君子之交。
- 反義詞:小人之交、勢利之交。
例句
- 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成仙》:“文登周生,與成生少共筆硯,遂定為臼杵之交。”
- 現代用法:他們雖身份懸殊,卻因志趣相投成為臼杵之交。
延伸知識
成語也作“杵臼之交”,核心含義不變。其故事體現了古人重視品德而非外在條件的交友觀,至今仍被用來贊美超越世俗的友情。
網絡擴展解釋二
《臼杵之交》是指兩個人友誼深厚,交情非常好的意思。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臼(象征農民)和杵(象征農村),表示兩個人關系密切,像農民和他手中的杵一樣親密無間。 臼的筆畫數為6,杵的筆畫數為7。 這個詞的來源已經無法考證,但推測是由兩個漢字組合而成,用于形容兩個人之間的深厚友誼。這個詞的繁體是「臼杵之交」,沒有變化。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也沒有變化。以下是一些例句:1.他們兩個是真正的臼杵之交,從小一起長大,現在還是形影不離。2.這對父子關系不僅像親兄弟一樣,更像是臼杵之交。一些相關的組詞包括:友誼、朋友、兄弟等。在情感上,與之相近的詞有:深厚、親密、親如手足等。而相反義的詞則可以是:疏遠、陌生、敵人等。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