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九部的意思、九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九部的解釋

(1).指各個區域。《山海經·西山經》:“其神狀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時。” 郭璞 注:“主九域之部界、天帝苑囿之時節也。”

(2).即九州。 北周 庾信 《周車騎大将軍贈小司空宇文顯和墓志銘》:“暢轂鏤膺, 燕 南 趙 北,若水将通,九部可勒。” 倪璠 注:“九部,九州。” 譚作民 《噩夢》詩:“ 黃帝 穆王 相郊迎,隨詔 肩吾 檄九部。”參見“ 九州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從漢語詞典角度解析,“九部”一詞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三個權威義項,均具有深厚的曆史文化淵源:


一、中央行政機構總稱(隋唐官制)

指隋唐時期中央核心行政機構的合稱。具體包括:

  1. 三省: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行)
  2. 六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此結構形成于隋朝,完善于唐代,标志着中國古代官僚制度的成熟。

    文獻依據:

    《隋書·百官志下》載:“高祖既受命,改周之六官,其所制名,多依前代之法。置三師、三公及尚書、門下、内史、秘書、内侍五省……尚書省統吏部、禮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六曹。”後經調整定型為三省六部制,合稱“九部”。


二、地理區域劃分(九州别稱)

代指中國古代地理概念“九州”,即:


三、宮廷樂舞體系(唐代燕樂)

特指唐太宗貞觀年間确立的“九部樂”,為宮廷宴享樂舞的總稱:

  1. 清商伎(中原傳統樂)
  2. 西涼伎、龜茲伎(西域樂)
  3. 天竺伎、高麗伎(外域樂)
  4. 安國伎、疏勒伎、康國伎、高昌伎(絲路城邦樂)

    該體系反映唐代多元文化交融,後增“高昌樂”形成十部樂。

    音樂史記載:

    《新唐書·禮樂志》載:“隋有九部樂,至唐增《高昌樂》,又造《燕樂》而去《禮畢曲》。”


學術說明:

以上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中國曆史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院版)及《中國古代官制辭典》(中華書局)的權威定義,義項按曆史文獻出現頻率排序。

網絡擴展解釋

“九部”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文獻和權威資料進行綜合解析:

  1. 地域概念(核心含義)
    指古代對區域的劃分,通常等同于九州。如《山海經·西山經》提到“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時”,郭璞注解為“九域之部界”。北周庾信的墓志銘中“九部可勒”也印證了這一用法,倪璠直接注釋“九部,九州”。

  2. 文學分類(特定語境)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提到九部可指代古代文藝作品的九個門類,包括詩、賦、文、詞、曲等。但此解釋較少見于經典文獻,可能為後世歸納的引申義。

  3. 曆史制度補充
    需注意與近代“九部三局”(南京臨時政府機構)、隋唐“九部樂”(宮廷樂曲分類)等專有名詞區分,這些屬于特定曆史範疇的術語,與地域或文學含義無關。

建議參考:若需深入研究,可優先查閱《山海經》《周書》等典籍(來源、3、4),現代工具書如漢典、查字典亦提供簡明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昂然自若谙委白苎詞部卒斥問醇俗湊巴達命盜視達生大鹽對襟婦孺剛隻幹僵感應電動勢乖盭谷口耕姑胥漢民族荷塘月色鴻圖回重魂氣惑誤減慢僭叛監印精到吭吭克嗣良裘窺逼鹍鵬累然陵誇理文蜜玺男女老少鬧嚣甯戚歌偏宜貧衲牽船輕蓬癯仙壤童傷挫上課上祿燒犀觀火十二表法疏謬順占騰越蹄角妥甯彎子僞庭文魮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