腒臘的意思、腒臘的詳細解釋
腒臘的解釋
形容辛勞之狀。 晉 葛洪 《抱樸子·博喻》:“仗策去 豳 者,形如腒臘;夜以待旦者,勤憂損命。” 南朝 陳 徐陵 《陳文帝哀策文》:“ 大禹 胼胝, 重華 腒臘。”
詞語分解
- 腒的解釋 腒 ū 幹腌的鳥肉。 筆畫數:; 部首:月; 筆順編號:
- 臘的解釋 臘 (臘) ī 幹肉:“噬臘肉,遇毒。” 晾幹:“燃得而臘之以為餌。” 皮膚皴皺。 筆畫數:; 部首:月;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腒臘”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釋義
- 拼音:jū là
- 釋義:形容辛勞之狀,多用于古文語境中,表示因長期勞作或疲憊導緻身體幹瘦的狀态。
文獻例證
- 晉代葛洪《抱樸子·博喻》:
“仗策去豳者,形如腒臘;夜以待旦者,勤憂損命。”
此句以“腒臘”形容長途跋涉者的憔悴辛勞之态。
- 南朝陳徐陵《陳文帝哀策文》:
“大禹胼胝,重華腒臘。”
這裡将大禹(胼胝,手腳生繭)與舜帝(重華)的辛勞并列,強調其勤勉。
補充說明
- 構詞分析:
“腒”原指幹鳥肉,“臘”指風幹的肉,組合後引申為因辛勞而身體幹瘦,類似“形容枯槁”。
- 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獻或特定學術讨論中。
易混淆詞辨析
- 瘃臘(zhú là):指魚肉類臘制品,與“腒臘”意義無關。
- 膢臘(lǘ là):古代兩種歲終祭祀名稱,亦無關聯。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籍用例或相關詞彙,可參考《抱樸子》《齊民要術》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腒臘
腒臘(jī là)是一個漢字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部和“剌”部。它是一個繁體字,形狀比較複雜,由18個筆畫組成。
腒臘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具體的來源和含義已不太清楚。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但基本的形狀和結構仍然可以辨認。腒臘的古代寫法可能會有所變化,但整體的字形和筆畫組成基本相似。
以下是一個腒臘的例句:
春節期間,我收到了一個腒臘的禮物。這個禮物非常珍貴,讓我感到非常高興。
以下是一些與腒臘相關的組詞:
腒臘灰、腒臘膿、攙腒臘子、腒臘心。
以下是一些與腒臘相近意思的詞:
膍腴、麤腴、酥腴、白芷。
以下是一些與腒臘相反意思的詞:
驕腹、肚腩、膘肥體壯、發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