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儒的意思、大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儒的解釋

[learned and famous scholar] 舊時指學問淵博而著名的學者

詳細解釋

(1).儒學大師。《荀子·儒效》:“通則一天下,窮則獨立貴名,天不能死,地不能埋, 桀 跖 之世不能污,非大儒莫之能立, 仲尼 、 子弓 是也。”《荀子·儒效》:“志安公,行安修,知通統類,如是則可謂大儒矣。大儒者,天子三公也。”

(2).泛指學問淵博的人。《後漢書·逸民傳·法真》:“﹝ 法真 ﹞好學而無常家,博通内外圖典,為 關西 大儒。” 唐 韓愈 《讀荀》:“‘六經’與百家之説錯雜,然老師大儒猶在。”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蔡公逼伯喈赴試》:“春闈裡紛紛大儒,難道是沒爹娘的孩兒方去。” 清 吳偉業 《壽王鑒明五十》詩:“當世數大儒,如君號名宿。”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大儒”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用以形容學問深厚、道德修養極高的學者,尤其指在儒家思想領域具有重要影響的代表人物。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

一、基本定義

“大儒”原指學問淵博且品德高尚的儒學大師,後泛指在學術和道德層面達到極高境界的知識分子。例如《漢書》記載韋賢“笃志于學,兼通禮、尚書”,被稱為“鄒魯大儒”。

二、詞源與儒家地位

  1. 儒家經典中的界定
    《荀子·儒效》将大儒定義為“志安公,行安修,知通統類”,強調其以天下為己任的格局和道德實踐能力,并稱孔子(仲尼)、子弓為典型代表。
  2. 曆史演變
    漢代以後,“大儒”逐漸擴展為對儒家學派中德才兼備者的尊稱,如孟子、朱熹、顧炎武等均被後世尊為大儒。

三、核心特點

  1. 學問淵博:精通儒家經典及禮制,并能貫通其他學派思想。
  2. 道德典範:注重修身齊家,行為符合儒家倫理規範。
  3. 社會影響:或輔佐君王治國(如“天子三公”),或通過教育傳播思想。

四、與“鴻儒”的關聯

“大儒”常與“鴻儒”并用,均指學識與品德并重的學者,但“大儒”更強調在儒家體系内的權威性。

如需了解具體曆史人物的貢獻,可參考《漢書》《荀子》等文獻,或通過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進一步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儒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大儒”一詞是對文化、學識淵博且有很高威望的學者的稱呼。通常用來稱贊那些在經典文化、哲學思想和教育方面有深刻造詣的人。大儒被認為具備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高尚的道德品質。 拆分部首和筆畫: “大儒”由兩個字組成,其中,“大”字的部首是“大”,筆畫為3;“儒”字的部首是“人”,筆畫為9。 來源和繁體: “大儒”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儒家學派,其中孔子被尊奉為儒家學說的始祖。繁體字中的“大儒”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形狀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然而,“大儒”這個詞的寫法相對穩定,基本沒有發生大的變化。 例句: “他被公認為當今時代的大儒。” “這位大儒的學識豐富,深受學生們的尊敬。” 組詞: 大成者、儒者、大學問、大手筆等。 近義詞: 知識淵博、學問深廣、學富五車、博學多才等。 反義詞: 淺薄學者、無知者、知識貧乏、愚笨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我很樂意幫助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