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常格的意思、常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常格的解釋

(1).慣例;通例。《新唐書·衛次公傳》:“子之祖,勳在王府,寧限常格乎?”《明史·顧錫疇傳》:“拔異才而不拘常格。”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二》:“女見之喜,優禮逾於常格。”

(2).詩文、繪畫、書法等藝術的習見的或平常的格調。 宋 歐陽修 《内制集序》:“其屑屑應用,拘牽常格,卑弱不振,宜可羞也。”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二:“律詩無好結句,謂之虎頭鼠尾。即當擺脫常格,夐出不測之語。” 明 喬世甯 《何先生傳》:“先生德性純明,言儀雍雅,杯酒談笑間,詩文立就,作字復秀拔奇勁,逈出常格。”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常格"是漢語中具有多層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詞義 指常規的格式或法式。《現代漢語詞典》釋為"固定的格式"(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如宋代科舉制度中"進士科常格"即指固定考試規程。清代黃宗羲《明夷待訪錄》載"取士而锢之士……此士人之法也",印證了制度性規範的存在。

二、引申義項

  1. 行為規範:指社會約定俗成的行為準則,《漢語大詞典》引申為"慣例常規"(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如《新唐書·崔日用傳》"朝廷故事,日用能記",強調制度性記憶。
  2. 創作範式:在文學領域特指固定創作模式。清人章學誠《文史通義》"詩有常格,而造語亦貴新",揭示規範與創新的辯證關系。

三、相關概念對比 與"變格"構成反義關系,《文心雕龍·定勢》提出"因情立體,即體成勢"的創作觀,強調在遵循常格基礎上的突破。明代八股文"破題、承題"等固定結構即為典型常格體現。

四、現代應用場景

  1. 法律領域指程式性規範,《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确立的立法程式即屬法律常格。
  2. 公文寫作中,《黨政機關公文格式》國家标準(GB/T 9704-2012)明确規定了現行公文常格标準。

網絡擴展解釋

“常格”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差異,主要可分為以下兩類解釋:

一、常規或慣例

指社會、制度或行為中普遍遵循的既定規則或通例。例如:

  1. 曆史文獻中常指選拔人才的标準,如《明史》提到“拔異才而不拘常格”,強調突破常規選拔人才。
  2. 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描述“優禮逾於常格”,指超越一般禮遇規格。

二、藝術領域的常見風格

特指文學、書畫等創作中習見的規範或普通格調:

  1. 宋代歐陽修批評應用文“拘牽常格”,認為受常規束縛導緻文風平庸。
  2. 明代謝榛主張詩歌應“擺脫常格”,通過創新打破固定模式。

補充說明

如需更深入的文獻例證,可參考《新唐書》《四溟詩話》等原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拔縫扒瞎波羅蜜不為踩水操觚染翰廠主傳媒春絲初心此地無銀三百兩邨墟大調待哺蕩惑惰媮獨有千秋惡狠狠風疹府分附化扶傾濟弱紅繩齁鼾華篇進師疾痛君子相科徭空婦房冷鍋裡爆豆良幹鹿冠洛汭卯金馬前健牧戶破聲洽暢沁沁涀涀球拍邱少雲秋莊稼熱嘈散從官商風審己石腸十四行詩四仙桌歲在龍蛇損人安己袒哭啴唌頭梢屠何望柱晚霞武露相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