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大儒的意思、大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大儒的解释

[learned and famous scholar] 旧时指学问渊博而著名的学者

详细解释

(1).儒学大师。《荀子·儒效》:“通则一天下,穷则独立贵名,天不能死,地不能埋, 桀 跖 之世不能污,非大儒莫之能立, 仲尼 、 子弓 是也。”《荀子·儒效》:“志安公,行安修,知通统类,如是则可谓大儒矣。大儒者,天子三公也。”

(2).泛指学问渊博的人。《后汉书·逸民传·法真》:“﹝ 法真 ﹞好学而无常家,博通内外图典,为 关西 大儒。” 唐 韩愈 《读荀》:“‘六经’与百家之説错杂,然老师大儒犹在。”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蔡公逼伯喈赴试》:“春闈里纷纷大儒,难道是没爹娘的孩儿方去。” 清 吴伟业 《寿王鉴明五十》诗:“当世数大儒,如君号名宿。”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大儒”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用以形容学问深厚、道德修养极高的学者,尤其指在儒家思想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代表人物。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解释:

一、基本定义

“大儒”原指学问渊博且品德高尚的儒学大师,后泛指在学术和道德层面达到极高境界的知识分子。例如《汉书》记载韦贤“笃志于学,兼通礼、尚书”,被称为“邹鲁大儒”。

二、词源与儒家地位

  1. 儒家经典中的界定
    《荀子·儒效》将大儒定义为“志安公,行安修,知通统类”,强调其以天下为己任的格局和道德实践能力,并称孔子(仲尼)、子弓为典型代表。
  2. 历史演变
    汉代以后,“大儒”逐渐扩展为对儒家学派中德才兼备者的尊称,如孟子、朱熹、顾炎武等均被后世尊为大儒。

三、核心特点

  1. 学问渊博:精通儒家经典及礼制,并能贯通其他学派思想。
  2. 道德典范:注重修身齐家,行为符合儒家伦理规范。
  3. 社会影响:或辅佐君王治国(如“天子三公”),或通过教育传播思想。

四、与“鸿儒”的关联

“大儒”常与“鸿儒”并用,均指学识与品德并重的学者,但“大儒”更强调在儒家体系内的权威性。

如需了解具体历史人物的贡献,可参考《汉书》《荀子》等文献,或通过权威词典(如汉典、沪江词典)进一步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大儒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大儒”一词是对文化、学识渊博且有很高威望的学者的称呼。通常用来称赞那些在经典文化、哲学思想和教育方面有深刻造诣的人。大儒被认为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拆分部首和笔画: “大儒”由两个字组成,其中,“大”字的部首是“大”,笔画为3;“儒”字的部首是“人”,笔画为9。 来源和繁体: “大儒”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儒家学派,其中孔子被尊奉为儒家学说的始祖。繁体字中的“大儒”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形状可能与现代稍有不同。然而,“大儒”这个词的写法相对稳定,基本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例句: “他被公认为当今时代的大儒。” “这位大儒的学识丰富,深受学生们的尊敬。” 组词: 大成者、儒者、大学问、大手笔等。 近义词: 知识渊博、学问深广、学富五车、博学多才等。 反义词: 浅薄学者、无知者、知识贫乏、愚笨等。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我很乐意帮助你!

别人正在浏览...

白下靶心宾旅蚕薄春容淙潺呆词淡静倒彩道理大气污染掉书囊顶橦独立宣言废寝忘飱凤眸封墓轼闾高谈阔论槁梧鲠正黑波换毛还愿心画生儿惠康建嗣解军借衔金刚石惊心吊胆劲头遽亟科网空浮来势老坟里仁柳腰鑪捶马八儿美盛孟门缪斯蜜语甜言木表贫匮青絇穷深起早摸黑任侠三徙成国赡赈松菊主人损薄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题画薙灭吞鸟讬国蟹匡蝉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