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語。謂講說佛法,得以度世。《賢劫經·問三昧品》:“講度世業,無俗計念,意不忽忘,消除蔭蔽。”
“講度”是一個佛教術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釋義
“講度”指通過講說佛法來度化世人,使衆生脫離苦海、獲得解脫。這一概念體現了佛教中“弘法利生”的核心思想,即通過傳播教義幫助他人覺悟。
構詞解析
文獻例證
該詞可見于佛教典籍和古詩文,例如:
相關概念
與“講度”相關的佛教術語包括講經(闡釋佛經)、度世(救度衆生)等,均屬于佛法傳播與修行的具體形式。
注:現代漢語中“講度”一詞使用頻率較低,主要用于佛教或古典文獻語境。日常表達“度”的其他含義(如程度、溫度)時,需根據具體場景區分。
講度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一個字是“講”,另一個字是“度”。講度的意思是講話的分寸和把握,也可以理解為掌握言辭和語氣的適度。
講度的部首是言字旁,其中“講”的部首是言字,而“度”的部首是廣字。講的筆畫數為5,度的筆畫數為9。
講度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論語》中的一句話:“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能夠準确地把握和運用言辭,避免說過頭或不當的話,而小人則相反。
講度的繁體字是「講度」。
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講度的寫法為「講躰」,其中「講」為講的古代寫法,意為講話;「躰」為度的古代寫法,意為分寸。
1. 他說話一向很有講度,不會過分誇張。
2. 做演講時要掌握好講度,既要生動有趣又不失嚴肅。
- 講規矩
- 講禮貌
- 講黨建
- 言之有物
- 措辭得當
- 說話不當
- 失言
【别人正在浏覽】